近年来,东南亚华人英语科幻女作家迅速崛起,她们频频斩获国际奖项,引起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的佼佼者有马来西亚的曹维倩(Zen Cho)、新加坡的杨雅君(Neon Yang)和泰国的本加农·斯里杜昂考(Benjanun Sriduangkaew)。她们的作品不仅巧妙融合了东南亚的丰富历史、多样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背景,还汲取中国传统故事与神话的精髓,打破了性别与文化界限,展现出对个体身份、权力动态以及未来世界的深刻洞察。通过结合现代科幻叙事与古老传统,她们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而且积极探讨科幻与现实交织中的伦理问题、人类身份和科技未来等深刻主题,成为全球科幻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曹维倩的作品结合英国奇幻历史与马来半岛的民间传说,借助科幻的跨界叙事,常常打破自然界的物种界限,巧妙地探讨殖民主义、身份危机、性别歧视以及权力、种族与性别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刻的文化洞察力,受到国际文学界的关注。2015年,她凭借处女作《国外烈酒》(Spirits Abroad)获克劳福德奖,2016年因《王冠巫师》(Sorcerer to the Crown)获得英国奇幻奖最佳新人奖,2019年凭借《如果一开始你不成功,那就试试,再试一次》(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Try,Try Again)荣获被誉为科幻小说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中篇小说《如果一开始你不成功,那就试试,再试一次》讲述了一条努力想要变成人形的龙的故事。这条半人半龙的物种,每隔一百年就有机会升华为真龙,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尝试了几次后,它开始审视自己的目标和生存的意义。该故事深刻揭示了在数字化、科技化时代,坚持尝试和自我接受的意义。
曹维倩的科幻作品融合东亚神话元素,创造出一个个既奇幻又贴近现实的故事。她的《黑水妹妹》(Black Water Sister)获得2022年度伊格尼特奖,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Jessamyn Teoh从美国返回马来西亚居住的故事。在新的文化时空里,她遇到了已故祖母的魂灵,在与当地神明发生激烈冲突后走向和解,作者试图以此揭示出文化身份的多维度特点。
杨雅君的作品深受多元文化影响,巧妙融合了东方神话元素,产生了神奇的奇幻文学效果。就主题而言,她的作品主要探讨个人在全球化时代的自我认同问题。自2017年开始,她的“碎星海系列”(The Tensorate Series)因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性别、权力和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受到读者青睐。
该系列的首部中篇《天堂的黑潮》(The Black Tides of Heaven)获得2018年雨果奖和星云奖提名,且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最佳奇幻作品之一。该作品讲述孪生兄妹摩诃(Mokoya)和阿坤(Akeha)的故事。在他们生活的世界中,人人精通魔法,且技法娴熟,他们可以随便选择性别,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奇特又陌生的世界,引发读者对自我、权力等问题的反思。《出版者周刊》因此赞其有“史诗般的广度”。
姊妹卷《红脉之财》(The Red Threads of Fortune)充满中国文化元素,是一部既奇幻又科幻的作品。摩诃和阿坤的母亲叶凝(Sanao Mokoya)失去深爱的女儿后,放弃了在保护国中的地位和能预知未来的能力,不再试图重塑未来世界,转而与恐龙一起狩猎,在悲痛和罪恶感中寻找救赎。小说融合了东南亚和中国文化元素,创造出一个充满魔法和怪物的飞行城市,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碎星海系列”的《怪物降临》(The Descent of Monsters)(2018)采用非传统叙事手法,通过官方文件、个人日记、信件等信息,使读者跟随一位调查员去揭开一个实验室灾难背后的真相。该作品成功表现了科技伦理、权力滥用及个人身份等当代主题,因而获得2019年朗姆达文学奖及轨迹奖提名。
“碎星海系列”的末篇《登上神性》(The Ascent to Godhood)(2019)则以回忆录的形式叙述了一位革命英雄的故事,透过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交织,审视了权力的本质、反抗的意义、英雄与神话的构建等问题。《登上神性》因其复杂的主题和独到的视角获得2020年洛克斯奖和英国奇幻奖提名,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当下及未来的思考,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泰国科幻女作家本加农·斯里杜昂考的创作阶段性分明。早期,她巧妙地将东南亚和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构建了一个个奇幻世界。自2012年发表短篇小说起,本加农就声名鹊起,她的《机器神明之国的求爱》(Courtship in the Country of the Machine Gods)获得坎贝尔奖提名。2014年,她的都市奇幻小说《射落太阳的弓箭手:鳞片般明亮的故事》(Scale-Bright)结合现代城市背景与中国神话传说,讲述了城市中各路神仙的故事。这种创新的尝试为她赢得了坎贝尔最佳新作家奖和英国科幻协会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提名。
此后,她进一步深化创作思想,展现出对未来世界和科幻元素的深刻理解。2017年,她发表的中篇科幻小说《冬日之镜》(Winterglass),不仅以奇幻手法重新设计经典童话《冰雪女王》的情节,还加入了对身份、人性等主题的思索,拓宽了科幻文学的疆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世界。《冬日之镜》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对冲突和对立的描写,还在于极端情境中对人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精彩呈现。故事中的冰雪女王是恐怖的化身,其复仇之旅既是对自己过去的悼念,也是寻找自我认同的必然,这种复杂性使她超越了传统反派角色的界限,展现了作家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本加农·斯里杜昂考在《机器投降》(Shall Machines Surrender)(2019)中,以深刻的主题、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和后现代叙事风格,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泰国科幻文学界的地位。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人类身份等复杂议题,深度反思了未来世界中可能遭遇的伦理和哲学问题,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之外的存在意义,抛出了关于人性、智能生命权利和自我意识等重要问题。《机器投降》将AI角色塑造成一个具有情感和欲望的生命体,为探讨AI的伦理与哲学问题增加了维度和深度。《机器投降》也因其以新颖的角度来反思未来社会的问题,以及对人类与AI共存关系的精彩展现,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加拿大学者J. Moufawad-Paul甚至说,如果学术界忽视本加农·斯里杜昂考,那“几乎是一种罪过”。
尽管曹维倩、杨雅君和本加农·斯里杜昂考的科幻作品在主题方面各有侧重,但她们都是从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汲取灵感,对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对现代社会、科技未来展开深刻思考,在世界科幻文学舞台上发出了独有的声音。她们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科幻文学的多样性,还为全球读者开辟了一扇探索东南亚英语文学的新窗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华人英文作家离散书写与中国记忆研究”(20BWW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吴勇 系浙江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