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镇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苍南县南宋镇的共富经验
发布时间: 2024- 05- 05| 来源: 之江策| 浏览: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成为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浙江大力支持山区发展,已逐渐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可供借鉴的共同富裕建设经验。苍南县是浙江“山区海岛县”之一。南宋镇位于苍南县西南部,地处丘陵山区,四面环山,中部是地势较为平坦的小盆地,俗称“南宋垟”,是典型的山区镇,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在此背景下,聚焦苍南县南宋镇共同富裕建设,先行探索山区镇共同富裕建设的可行路径,对于全省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1、南宋镇共同富裕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南宋镇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是浙南革命斗争的发祥地之一。南宋镇北接苍南县县城,距离县城12.7公里,西依232省道,规划在建的泰苍高速穿镇而过,交通区位便捷。南宋镇自然、人文特色明显,镇内有树龄920多年“苍南树王”一株,有300多年树龄的桂花王一株,有千年古寺“普安寺”,有传统庙会,有清代古桥“清叙桥”,有大埔山村红色展厅一处。2023年6月,南宋镇于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成为我省发现共富问题、总结共富经验、观察共富变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经济:打造地瓜经济特色镇

南宋镇是苍南县矿山井巷业的发源地之一,全镇曾有超过三分之一人口在外从事矿山采掘施工。南宋镇经济发展具备温州经济典型的输出型特征,2016年,南宋镇规划总部回归产业,并迎来第一家总部回归矿山企业,逐渐实现“南宋人经济”向“南宋经济”的转化。得益于多年的总部经济发展,南宋镇得以用更大力度推进总部回归、产业回归、人才回归,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推动乡镇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

2023年4月,南宋总部经济园建成投用,该园区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约20亩,位于镇域交通主干道宋阳路西侧,先后建有井巷业小镇客厅、综合大楼等建筑,南宋乡贤携12家总部企业入驻,成为温州市唯一拥有两座亿元税收楼的山区镇,税收连续两年超3亿元。据统计,10余家矿山井巷企业在外项目部累计超过100个,业务遍布全国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带动全镇3000多人投身矿山井巷行业。总部经济园成为南宋镇展示矿山井巷行业形象、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放大总部溢出效应的重要平台。

(二)乡贤:打造乡贤回归样板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南宋镇百姓外出创业,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南宋人经济”,乡贤资源已经成为南宋镇的核心资源之一。

南宋镇以“乡贤+项目”融合之效促产业发展。通过成立南宋商会,设立乡贤联络站,南宋镇已凝聚乡贤76名,尊重并发挥乡贤对家乡建设的主动性,引导乡贤认领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振兴路改造提升、鹊桥项目、溪光村办公楼等公益项目,并引回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文旅、艺术、科创等产业项目。

南宋镇以“乡贤+帮扶”协同之力促扶弱济困。凝聚乡贤力量,持续做大共富基金“资金池”,通过商会换届续集资金1043万元,实现民生兜底有保障。一是致力教育帮扶,设立苍南县首支镇级尊师重教基金,2023年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生70余人次,发放奖教助学金30余万元,获评2023年苍南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二是致力养老帮扶,推动老年食堂扩面运营,乡贤基金兜底运营经费60%以上,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乡贤自主开展困难老人慰问活动,获评温州市老年友好样板乡镇。三是致力平安保障。乡贤投资建设“一键通”应急救护系统,入户安装智能安全监测设备191户,实现站所、镇、村、邻居四重应急保障,确保全镇孤寡老人生命安全。

南宋乡贤响应号召,全方面支持并推动镇共同富裕事业发展。2020年以来,南宋镇大埔山村乡贤通过成立公司助力家乡共同富裕建设,以分红等形式为大埔山村带来稳定收入,推动大埔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示范村。2023年6月,以乡贤作为共同富裕业态发展的主要特色,南宋镇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

(三)文化:打造红色宋韵文化镇

文化是地区发展之魂,也是山区镇亟待开发的稀缺资源。南宋镇以红色文化和宋韵文化构筑南宋文化核心,加持地方发展。

红色文化方面,南宋是浙南革命斗争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吴毓为代表的一批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革命先驱。2017年10月,苍南县南宋镇大埔山红色教育展厅隆重开幕。为纪念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展厅的布展由五个篇章——“革命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永远的丰碑”和一个红色学堂构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

宋韵文化方面,南宋镇以“千年古韵,浙里南宋”为主题打造镇域文化。南宋镇树龄920多年的香樟古树贯穿古今;建于后晋天福年间的普安道院藏有宋代石砚台一方、磉石二枚、清代石水槽一方,并称镇寺“三宝”;镇内李氏、欧阳氏等古民居,以及清代古匾额与五间亭保存完好。南宋镇以千年古韵为线,串联起千年以来的发展脉络,构筑南宋镇的文化内核。

(四)共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镇

南宋镇多措并举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建设,包括成立村集体控股公司,组建“真爱到家·救助帮扶联合体”,开办长者食堂、共富工坊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村集体控股公司是由南宋镇8个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于2018年出资成立,每个村均持有12.5%的股份,从事新农村开发、农副产品初加工、销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休闲观光等综合型业务,公司所有收益由村集体共享,成为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渠道。

“真爱到家·救助帮扶联合体”则关注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在乡贤等群体帮助下成立共同富裕基金,通过实施长者食堂等项目,切实提升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宋镇长者食堂的投入运行,将独居老人日间照护嵌入长者食堂服务,每年为155名60周岁以上老人送餐超15万份,老年食堂就餐率位列温州市第一。

共富工坊是解决就业和实现增收的有效做法。南宋镇通过“基金补贴、乡贤助力、企业发包、工坊承揽”的模式打造共富工坊4家,带动困难群众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3.6万元,小工坊敲出致富门获《浙江党建》点赞。

2、南宋镇共同富裕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1)以总部经济促“地方经济”发展。南宋镇大力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以培育发展南宋井巷经济总部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打造浙南乡镇“地瓜经济”标杆。通过打造矿山井巷人才共享基地,建立人才储备库和就业发展情况随访机制,南宋镇以总部经济大楼为平台实现矿山井巷业人才共享、技能共享、资源共享,向有需求的企业对口输送专业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反哺家乡建设,推动南宋地瓜经济再上新台阶。

(2)以乡贤回归促经济发展活力。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南宋镇积极引导乡贤参与共同富裕示范镇建设,摸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为矿山井巷企业进一步排忧解难。南宋镇通过成立共同富裕促进会,探索“政府投资+乡贤认捐+村级入股”模式,发挥乡贤致富带富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财政支持和乡贤、企业家等捐赠等途径,以及项目补助、贴息贷款等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转移性收入。近年来,南宋镇持续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富民产业,积极引进承接矿山井巷装备、服务等产业链下游产品,打造矿山井巷业衍生产业。南宋镇积极推动总部经济财政税收效应,创造持续的就业效益,真正让群众受益于总部经济的真金白银,实现南宋共富产业从无到有的蝶变。

(3)以农旅融合促经济新业态发展。南宋镇利用乡村空间资源、特色产业和地域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布局,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多产业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借助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成果,南宋镇兴建“农业+旅游”项目,持续发展美丽乡村。

(二)以繁荣乡村先进文化强化共同富裕精神文明

(1)以千年宋韵提升文化影响力。让文化“魅力”唤醒出文旅“活力”,南宋镇立足千年古韵、千年古矿、千年古刹、千年古树等“四千”资源禀赋,以南宋树王为中轴,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创建,着力深挖李氏等系列古民居秀才文化、大岗山矿硐群遗址、七夕巡游民俗文化等一批文化基因串珠成链,打造成为展示古民居艺术瑰宝的灿烂宝库、传承南宋七夕民俗文化的精神家园、展现南宋矿山井巷行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平台,推动南宋成为沿西部生态休闲带上的文旅地标,擦亮南宋打造共同富裕试点镇的历史文化金名片。

(2)以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南宋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通过搭建文化平台,树立榜样模范,丰富宣传方式等途径来宣传红色文化,进而健全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体系,打造具有“南宋”影响力的红色宣讲品牌。同时,南宋镇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内涵增强认知认同工作,提高南宋镇红色文化认同感,打造一批宣扬红色文化的红色资源场景,赋能文化共富。

(3)以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生命力。南宋镇深入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利用南宋现有基础与资源,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工艺美术、文旅休闲等新兴文化业态,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高品质打造南宋镇“千年宋韵文化”系列景点,并进一步挖掘矿山井巷产业的文化价值。进而,南宋镇通过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动员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市场竞争,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展投资领域和空间。

(三)以夯实绿色生态本底强化共同富裕宜居环境

(1)以污染防治守护绿色青山。南宋镇通过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改造提升河滨污水处理厂,加强村镇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村镇污水截流、收集,持续改善污水排放情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并且,南宋镇严格落实禁塑限塑制度,推广垃圾回收再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夯实千年宋韵小镇的生态基础。

(2)以生态保护夯实发展基础。南宋镇统筹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修复山川基础、林田底色、蓝绿廊道脉络,优化提升江溪流纽带,串接南宋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大山地生态修复,推进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和复绿治理,持续推动南宋环境向好发展。

(3)以“双碳”目标促进路径升级。南宋镇鼓励低碳高效行业来南宋发展,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活等六个领域低碳化发展,鼓励开发、生产、使用绿色低碳产品,普及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理念,提倡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装修,积极推动低碳乡镇、村建设。生活方面,南宋镇鼓励绿色出行,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探索乡镇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四)以打造橄榄型社会强化共同富裕分配结构

(1)以更充分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南宋镇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根本,拓宽吸纳农民就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高质量发展。

(2)以再分配机制保障弱势群体需求。南宋镇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中长期规划管理,推动财政支出重点向弱势群体、薄弱领域、贫困乡村倾斜,开展托底行动,资金向“一老一少一特”等领域倾斜,通过实施长者食堂等民生项目,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保障弱势群体需求。

(3)以“善行南宋”品牌推动三次分配。南宋镇通过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建设“善行南宋”品牌,大力传播慈善文化,有效整合慈善资源和乡贤资源,让内外南宋人共同助力共同富裕。南宋镇鼓励引导乡贤和高收入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倡导乡贤带头参与慈善捐助、困难救助、乡村振兴等工作,落实和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让三次分配助力南宋共同富裕建设。

3、山区镇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为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南宋镇以“千年古韵,浙里南宋”为主题,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持续发力,在地瓜经济发展、乡贤回归工程、千年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对于山区镇推进共同富裕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功能。

(1)大力升级乡贤回归工程

乡贤是可反哺山区镇发展的优势资源。一是要设立乡贤联络站,推动乡贤情况摸排,加强日常及节日互动,凝聚乡贤力量。二是要组织乡贤参与家乡建设,讨论设立建设项目库,优先实施乡贤有投资意向的工程,鼓励乡贤投资建设家乡。三是要完善善行激励机制,鼓励乡贤助力家乡公益建设,通过善行宣传、善行命名等形式颂扬善行,鼓励乡贤参与公益监督,收集乡贤的反馈与建议。

(2)持续推进发展创新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要推动乡镇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持续优化山区镇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力,对单一的农业生产价值进行拓展,探索新的价值空间,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共同增长。二是要推动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政府投资-社会注资-村级入股”模式,鼓励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秉持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同富裕建设。三是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功能上推动乡镇相对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转变,从产业上推动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产业链,使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提升附加价值。

(3)设立共同富裕发展基金

关注弱势群体需求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一是要设立共同富裕发展基金,由政府主导,受各方监管,为共同富裕事业提供资金支持,收益可供推动长者食堂等公益事业发展。二是要强化基金的盈利属性,推广“基金+项目”模式,基金的项目投资应通过专业人士主导和把关,推动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发展融合式金融手段,以基金为载体,探索“政府搭台+乡贤助力+民间众筹”模式,通过投贷联动、金融信息互通等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推动要素深度融合。

(4)不断优化人的发展环境

人口问题是山区镇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一是要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开发人才相关产品,以各地农商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本地银行为主体,开发“人才贷”“人才保”“人才投”等金融产品,打造人才金融优势。二是要提升人才招引环境,加大人才专项补贴和政策支持,打造“人才高地”,营造良好的人才交流、竞争和成长环境。三是要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待遇,为本地年轻人回乡就业提供发展基础。

作者简介:

徐维祥,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人才。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城镇化、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宓泽锋,经济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Growth and Change》等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主要从事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方向的研究。

课题信息:该成果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18ZDA04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