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 |《浙江学术编年》
发布时间: 2024- 04- 19|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点击播放视频

成果

作者:梅新林 俞樟华 胡吉省 潘德宝

浙江工业大学梅新林教授等编撰的《浙江学术编年》一书,2022年12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浙江学术编年》全书分为先秦至唐五代、宋代、元明、清代四卷,每卷再分上下册,八册共计550多万字。在时间维度上,上溯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在空间维度上,大致以清代迄于当今的行政区划往前推演;在成果著录上,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浙江学者在浙江的学术活动与成果,二是非浙江学者在浙江的学术活动与成果,三是浙江学者在浙江以外区域的学术活动与成果。此为全国首部省域学术编年史著作。

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浙学文献集成。《浙江学术编年》以编年体逐年著录浙江通代学术史的发展演变历程与成果;同时深度整合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有效弥补正史与文集的不足;并且借助信息化手段,系统收集非浙籍文人学者的相关文献。第二,浙学谱系建构。《浙江学术编年》注重“时间—空间”、“本土—他者”、“近承—远绍”三个维度的有机交融;同时重视把握和贯通“学统—学缘—学脉”三个关键环节,三者分别具有宏观(学统)—显性(学缘)—隐性(学脉)的特点与功能。第三,浙学总纲提炼。《浙江学术编年》扼要概括浙江学术的两大渊源、三大时段、四大高峰、六大基石。所谓“两大渊源”,即以钱塘江为界的浙东、浙西区域两大文化支系的分合,一同成为孕育浙江学术的两大远古源头;所谓“三大时段”,即以南宋与近代为界线,依次划分为浙江之浙江、中国之浙江、世界之浙江学术的三大历史时段;所谓“四大高峰”,即指南宋以吕祖谦为学坛领袖的浙东学派、明代以王阳明为学坛领袖的心学学派、清代以黄宗羲为学坛领袖的浙东经史学派以及以蔡元培、章炳麟、王国维等为学坛领袖的现代新学派,一同构成了浙江学术的四大高峰;所谓“六大基石”,即指在浙江学术发展历程中逐步凝聚而成的核心精神,包括卧薪尝胆、坚忍不拔;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经史应务、民本启蒙;开放包容、通变创新。以上一同构成了浙江学术精神的六大基石。以上两大渊源、三大时段、四大高峰、六大基石的理论提炼作为贯通全书的总纲,可以为《浙江学术编年》注入灵魂、铸造骨架。第四,编年体例创新。一是以新开创的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板块为“正体”。二是以编者按语的形式,以四大板块内容补充说明、原委概述、异说考辨、新见论证、价值评判等。三是在四卷每卷之前撰写了“卷序”,又在每个朝代之前冠以“小序”。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呼应,旨在起到提纲挈领、贯通学脉的作用。总之,《浙江学术编年》致力于贯通浙江历代学术发展历程并加以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为今后“重写中国学术史”贡献新的探索与成果,为其他省域学术编年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与范本,有助于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与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有助于拓展与海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一是《解放日报》旗下“上观新闻”2019年10月27日推出专栏“思想者”,介绍梅新林教授提出“新江南”概念。二是2018年5月7日《浙江在线》发表《两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中,八成立项课题聚焦浙江优秀传统文化——钩沉浙学文脉,熔铸浙江精神》,介绍了《浙江学术编年》及其三个子课题。三是2021年11月4日“浙江新闻客户端”发表《成绩单来了!在这场发布会上看懂浙江宋韵文化研究》,“关于宋代浙学的研究”即以《浙江学术编年·宋代卷》为例。四是梅新林的手稿《回溯浙江学术史的辉煌》作为记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的重要文献收藏于杭州国家版本馆,并收录于杭州国家版本馆所编《盛世浙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一书。

作者简介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业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兼负责人,兼任全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