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山塘水库资源既活又富
发布时间: 2024- 03- 01| 来源: 之江策| 浏览:

浙江在利用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和实践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6月,浙江省水利厅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构建安全美丽“浙江水网”,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对农村水资源的有效盘活利用成为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立足于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省内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盘活利用推进绿色共富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并有效激发各地政府、村集体、市场主体和当地村民参与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过程,为村集体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推进绿色共富的总体情况

临安区地处杭州市西北部天目山区,是东苕溪和分水江的上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塘水库面广量大,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35座,山塘2700余座,其中注册登记山塘979座,是浙江拥有山塘数量最多的的地区。临安区内拥有百座以上山塘水库的地区包括太湖源镇、太阳镇、天目山镇、於潜镇。

临安区各地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方式存在多种形式。抽样调查的36座山塘水库中22%的在2009年前就开始承包给经营者,2010年至2019年间承包出去的占31%。这些较早承包出去的山塘水库的承包年限10年以上承包期的超过5成;承包年份较短在5年以内的,总体占比约25%。在承包费上的缴纳上,山塘水库较集中的河桥镇、锦北和青山湖街道多在5千元以上,最高的是锦北街道的大柴山湾水库,被临安区游泳协会利用作为游泳基地,承包费每年约25万元。

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为临安区当地村庄带来了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当地75%以上村庄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增长。在带动本村社会效益方面,山塘水库在通路通电并得到有效利用后,对人居环境的改善效果明显,且对本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通过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雇佣本地村民,提高了本地村民的工资性收益。有雇佣村民的抽样山塘水库约占36%。其中,雇佣人数在1—2人的情况较多,占总体的28%,也有3座山塘水库的雇佣人数达到5—6人。这些被雇佣的村民工资收入大部分在2000—3000元。特别是接近城镇的山塘水库经营者,他们给予的工资水平通常会更高。

二、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推进绿色共富的具体做法

(一)水产养殖型利用方式促进绿色共富

水产养殖型资源盘活利用方式是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常见手段。临安区太阳镇太源村斑竹水库以养殖高品质鱼苗为主要资源盘活利用方式,为养殖户、村集体以及当地村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有效地促进了乡村共同富裕。据水产经营户反映,该水库的水质较好、水库深度适中,适合养殖鳕鱼、金沙鲈鱼、三叉鮰鱼等鱼苗。经过一年多的养殖,鱼苗供不应求,成活率达到95%,高于其他渔场基地。2022年,该水库的营业额超过180万元。从太源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看,通过水库经营权的流转,每年的经济收益达到5万元。此外,水库在开展鱼苗养殖过程中常年雇佣4名当地农民,工资在5000—6000元。这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随着水库资源的有效利用,经营户还在水库周边设立了休闲垂钓场所,吸引了附近游客前来游玩,进一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以及农特产品销售等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基于水库流转承包用于水产养殖的利用方式,在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灌溉需求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实现了多元主体经济收入增加的目标,为乡村共同富裕的推进树立了典范。

斑竹水库高品质鱼苗养殖情况

(二)休闲旅游型利用方式促进绿色共富

休闲旅游型方式是指利用山塘水库资源开展垂钓、观光、水上活动等,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高经营者、村集体和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临安区锦北街道东湖村大柴山湾水库(又称东湖水库)地理位置优越,水质优良,每年吸引众多游泳爱好者前来游泳,但这也使得溺水事故易发。为充分发挥水库工程在水利、生态、民生和共同富裕方面的综合效益,2022年,东湖村通过区产权交易平台,将该水库的承包经营权租赁给临安区游泳协会,租赁期为3年,租金共计24万元。通过租赁水库,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由锦北街道负责水库工程安全、运行调度等,落实物业化公司负责日常维修养护,承包经营人负责经营安全,同时承担区域保洁维护工作。水利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工程管理。结合水库工程特点,其制定开放共享实施方案,明确了正、负面清单,以及开放共享的时段、范围、内容、对象、管理责任主体等。此外,水库还多方面落实了安全举措,以确保全方位的安全。水库安装了自动化安全监测设施,实时监测大坝的安全状况,并严格执行水库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在经营安全方面,其于水库周边设置了围栏,入口处安装人脸识别感应门,采用全封闭管理。在坝区库区设置了多处监控,实时掌握库区情况,并配置救生船、皮艇共4条、救生圈20余只。建立了规章制度,禁止无防护游泳。承包经营人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和若干救生员值班值守。大柴山湾水库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成功盘活了水库资产,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为临安游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天然、生态的游泳场所。

大柴山湾水库承包经营情况

(三)农旅融合型利用方式促进绿色共富

农旅融合型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方式是以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它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农旅融合及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临安区昌化镇后营村后营坞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是一种不同于常规山塘水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方式,其通过整体打包山塘用水权、农田经营权及管理用房使用权进行租赁。其中,土地经营权位于后营村后营坞山塘下游,为村民承包制;山塘用水权为后营坞山塘灌溉用水,山塘性质为村集体所有;山塘管理用房使用权为山塘大坝边自建平房,产权性质为村集体所有。这种租赁方式有利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盘活村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后营坞水库的用水权已由昌西公社企业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用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每年,后营坞水库用水权的租赁收入达到5万元,此外还有380余亩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每亩土地的租金达到1000元。通过盘活利用后营村的山塘水库和土地资源,为当地的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经济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随着当地农业产业项目的落地,农业生产过程中雇佣了30多名管理者或生产者,进一步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机会。从农业经营者的角度看,土地经营权和山塘用水权的打包租赁为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农业生产所需的优质水源,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农产品的品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条件,有助于促进乡村农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乡村农业观光和山塘水库旅游一体的农旅融合旅游产业,从而进一步推动村庄的整体发展。

后营坞水库水资源利用情况

(四)水资源交易型利用方式促进绿色共富

水资源交易型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是指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灌溉、饮用等价值,是当前山塘水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一种常见方式。在临安区,水资源交易型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也有诸多典型做法。例如,河桥镇学川村江岭水库总库容达101.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82.3万立方米。江岭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同时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灌溉下游农田2700亩,保护下游人口3000人。江岭水库的水经调度引调至石瑞联村水厂区块,日供水能力达2000吨,覆盖范围包括学川、金燕、蒲村、秀溪、七都五个行政村,解决了4000多人的饮水问题。该水厂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干旱时期老百姓的喝水难问题,还为当地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石瑞联村供水的水价执行1.5元/吨,年水费收入30万元左右。此外,石瑞联村供水管网不断延伸,和河桥扩网管网进行互连互通,供水范围不断扩张。这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发挥联村水厂供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保障不间断供水,即使出现故障维修,也能及时进行切换,确保用户用水正常。通过江岭水库的水资源交易方式,不仅保障了周边居民日常饮用水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水库所在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增收。与此同时,作为水资源交易方的水厂在水库的安全、生态、防洪等方面也会加强日常管理,有效保障了水库的正常运作和功能发挥。

江岭水库水资源交易情况

三、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推进绿色共富的经验推广

(一)促进乡村绿色共富是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主要目标

从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实践做法来看,保障村集体利益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资源盘活利用的重要经验之一。一是,山塘水库所有权具有集体性质,政府需要从集体利益入手来推进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如果资源盘活利用项目实施忽视或损害了集体利益,那此类项目将难以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必然会遭到当地村集体的反对或阻挠。二是,集体利益的提升是推进区域共同富裕目标之一,是提高全体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过程中,注重集体利益的提升是实现区域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只有集体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才能够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三是,注重集体利益的保障是推进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重要实施基础。随着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不少外来经营者进入村庄开展各类经营性项目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加强集体利益的保障有助于创造良好的项目运营基础,为资源转化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因地制宜地开展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是重要方法

从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实践做法来看,注重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以及最大化实现山塘水库资源价值是重要经验之一。一是,有效地与山塘水库的自身条件、周边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相结合,选择适合当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政府、村庄、企业需要立足于本地山塘水库资源特点,形成高效、合适的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方式。二是,鼓励当地的村集体、村民参与资源转化过程,夯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社会基础。大部分山塘水库坐落在村庄范围之内,与当地村集体、村民利益有着联系,且当地村民掌握着山塘水库的现实情况,鼓励村集体、村民参与前期的谋划、设计与建设阶段,进一步提高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效率。三是,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山塘水库资源转化的日常生产和管理工作,减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中的成本损耗。围绕着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项目绝大部分都落地在当地村庄,通过雇佣当地村民来从事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经营者与村庄、村民之间的矛盾,且有效地减少了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并积极推动当地乡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施。

(三)可持续地推进山塘水库资源的盘活利用是关键手段

从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实践做法来看,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原则。一是,必须重视山塘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推进山塘水库资源的转化利用。山塘水库资源的可持续转化需要建立在山塘水库设施安全的基础之上,需要重视日常监管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设施设备的维护,以此为山塘水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好安全保障。二是,必须重视山塘水库及其周边的生态治理状况。生态状况良好是保持山塘水库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保证山塘水库的良好水质环境以及周边山林生态状况,才能够可持续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三是,必须重视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社会效益。山塘水库资源的可持续转化利用离不开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的支持,需要以经营性项目来积极带动周边居民增收,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因此,实现可持续的资源转化目标需要重视社会效益的发挥,尤其是以经营性项目来带动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富裕。

(四)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是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根本保障

从临安区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实践做法来看,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一是,善于在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过程中进行创新实践,改变以往部门之间管理隔阂的局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过程中积极改变部门隔阂状况,推进部门之间进行协商合作,围绕着土地资源、山塘水库、集体用房等进行整体打包流转,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和当地村民的利益,为乡村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二是,在现有的政策制度框架下开展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机制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扩展乡村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路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类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价值,临安区水利管理部门在现有政策制度的框架下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创新,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利用方式,进一步提高当地山塘水库资源转化利用水平,促进当地村庄和村民的增收。三是,简化、优化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的申报、审批与管理程序,提高资源转化利用项目的实际成效,提高办事效率。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项目的建设、运营进度,应在行政管理层面进一步优化相关的申报、审批和管理程度。

作者简介:

蒋培,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人员。

王鄢,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章妍,杭州市临安区水利水电局运行管理科工作人员

转自“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