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四梁”: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缙云实践
发布时间: 2024- 03- 01| 来源: 之江策|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共同富裕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天然的基因联系,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共同富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缙云县委、县政府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索中,构建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八柱四梁”模式,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范例:以“八项工程”为支柱,把黄帝文化当作共同富裕征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特色代表;同时形成“四化”梁架结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启示。

一、黄帝文化精髓与实现共同富裕

黄帝文化是五千年前中国先民在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领导下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追求。五千年前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文明起源与当今万众瞩目的共同富裕征程,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首先,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艰难而辉煌的征程。从这个意义来说,黄帝文化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其次,黄帝时代有了农耕文明,出现了朴素的道德理念,呈现社会组织架构。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帝文化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再次,黄帝文化代代相传,在黄帝文化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可以看到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这个道理上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对黄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黄帝文化精髓

黄帝文化本质反映黄帝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表现当时的思想意识,显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黄帝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黄帝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兴业精神。黄帝时期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形成一些初级产业形态的萌芽。黄帝与先民们开发种植业、手工业、纺织业等产业,物质文明得到发展。谷粟、果蔬等种植业比较发达,开始建造固定房屋、改善生存环境,黄帝的妻子嫘祖教导民众养蚕制衣,黄帝发明车船供出行使用。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2. 崇文精神。黄帝时期注重精神文明发展。当时,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创制了音律,史皇创作了图画,建立起基本的文化工具和载体。黄帝在实践中提出思想道德理念,成为儒家、道家、法家学说的根源,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保障,并在思想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

3. 德法兼修精神。黄帝时期重视制度文明建设。黄帝实施以德施治的为政原则,提倡君民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和顺、部落关系和睦。同时,注重法治建设,中国大地呈现和平稳定局面。

4. 创造和奋斗精神。黄帝时期先民制造和运用生产工具,产生原始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一时期人们还生活在原始状态中,他们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改善和提升生存环境,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奋斗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

5. 民本精神。黄帝心怀百姓、爱民护民,行为做事有利于人们生存和社会进步,因此得到民众的爱戴,政权稳固发展。

(二)传承弘扬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

黄帝文化历久弥新,散发着恒久的思想光芒。黄帝文化中的兴业精神、崇文精神、德法并重精神、创造和奋斗精神以及民本精神与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脉相承。黄帝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信念的基因和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精神力量。

传承弘扬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需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学习研究黄帝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服务和发展现实社会。要继承和发扬黄帝文化的优秀传统,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创新性地诠释黄帝文化的内容、形式、用途,以推动更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要遵循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找到黄帝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通过有益启示解决现实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力量。要遵循面向人民群众的原则,让普通百姓深入学习和运用黄帝文化,勠力同心、共同奋斗,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二、“八项工程”支柱: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缙云路径

黄帝文化历史久远。缙云黄帝祭祀始于西汉初年,几千年来,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帝驭龙升天的传说和有关黄帝的文献记载,这些共同构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缙云也成为南方祭祀黄帝的唯一场所。1998年缙云黄帝祠宇重建落成,恢复了黄帝祭典“北陵南祠”的格局,2011年缙云黄帝祭典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缙云黄帝祭典规格不断提高,是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需要,更是缙云人民在新时代凝聚民族共识、展示文化自信、开启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

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缙云仙都考察,参观黄帝祠宇并高度评价黄帝文化。习近平同志的评价体现了对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殷切期望以及对缙云建设的更高要求。缙云在实践中挖掘整理黄帝文化,阐释其中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以传统文化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缙云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缙云县委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包括基因解码工程、精品工程、浸润工程、展示工程、传播工程、转化工程、数智工程以及筑基工程。“八项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黄帝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力量和功能,助推缙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

(一)在黄帝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方面,缙云通过学术研讨,汇聚黄帝文化研究专家,解读黄帝文化蕴含的祖根文化、创变精神和开放气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从2000年至今缙云已经召开六届中国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确定缙云为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和展示中心。在2022年第五届中国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史学界高度认可“四个中心”的历史地位。在2023年第六届中国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黄帝文化书院揭牌仪式,还成立了由浙江、河南、四川等省11家单位组成的黄帝文化联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团体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家围绕黄帝文化与浙江新时代文化建设、弘扬黄帝文化推进共同富裕等主题展开探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力量。

(二)在黄帝文化精品工程方面,缙云通过打造黄帝文化精品力作,丰富文化生态,促进精神共同富裕,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缙云挖掘整理黄帝民间故事,创作演出婺剧《轩辕飞天》,全新演绎黄帝文化。依托黄帝文化,其推出缙云台阁、缙云板龙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叠罗汉、钢叉舞等表演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从黄帝文化中获取灵感,创作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例如,缙云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内容取材于黄帝传说和民间吉祥图案,表达美好祝愿。各景区推出民俗表演活动、展出民间艺术作品,激起游客的兴趣与热情,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为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活力。2023年上半年,缙云接待游客数量达166.6万人,同比增长30.8%,旅游业收入达17.9亿元,同比增长32.9%。

(三)在黄帝文化浸润工程方面,缙云广泛宣传推广黄帝文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强,促进精神共富共享。缙云将黄帝文化纳入党校培训课程、举办“黄帝缙云文化浙江”专题讲座,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和聆听讲座,深入了解黄帝的历史事迹和功德。只有找准黄帝文化与现实的结合点,坚定初心和使命,才能将黄帝精神转化为扎实工作的动力。缙云实验小学、紫薇小学等20多所学校开展黄帝文化进校园和实践研学等主题活动,将黄帝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们在亲耳聆听、亲眼目睹中,感受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提升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培育由100名年轻人组成的“缙情说”黄帝文化宣讲团队,进行巡回演讲,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彰显黄帝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开展黄帝文化“六进”行动和“五个一”活动,建立长期有效的黄帝文化学习机制。缙云黄帝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到2025年,知晓率和覆盖率将超过95%。

(四)在黄帝文化展示工程方面,缙云建造黄帝文化地标,营造全域黄帝文化氛围,增强地域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缙云运用黄帝文化标识,打造高速收费站、绿道文化空间、民俗文化展示中心等重要交通节点和公共空间,给游客提供深刻体验。融合雕塑和绘画艺术形式,借助科技手段,在城市建设中融入黄帝文化元素,使城市建筑成为展示黄帝文化具象化载体。强化仙都、河阳古民居、黄龙等景区的黄帝文化氛围。高水平规划建设黄帝文化园,突出“传承、研究、教育、交流、旅游”功能,使其成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地标。黄帝文化通过有形展示,魅力延伸到城市角角落落,从而为缙云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使其成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并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在黄帝文化传播工程方面,缙云利用多种资源和渠道,运用多种语言宣传黄帝文化,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汉语、英语等9种语言,缙云在海内外平台宣传黄帝文化,曝光量超过3000万。缙云仙都先后于2015年、2021年、2022年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黄帝文化成为炎黄子孙广泛认同的精神载体,在增进文化交流、凝聚民族共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缙云黄帝祭典首次在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国香港设立分会场,近亿人在线观看祭典直播,进一步提升黄帝文化在全世界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地位。缙云成为华人华侨寻根问祖、探亲旅游和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23年,在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预热的“看亚运·品风景·全国名山名水名园展”上,仙都景区宣传片多维度呈现“吃在仙都·玩在仙都”的互动空间,整个场馆飘满缙云烧饼的香味,非遗传承人展示缙云剪纸的魅力。缙云黄帝文化向全世界展现“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绝美仙迹。

(六)在黄帝文化转化工程方面,缙云以黄帝文化为核心,通过高质量发展文旅业及关联产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样发展契机。缙云借助黄帝祭典打造特色文旅业。每年重阳节,社会各界代表、港澳台同胞和华人华侨代表齐聚缙云仙都,参加黄帝祭典。祭典期间,全国各地游客汇聚仙都,参加祭祀祈福活动,观看美轮美奂的“轩辕赞”表演,感受厚重深远的黄帝文化。为了更好地办好黄帝祭典,缙云构建了以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体系,形成全域旅游模式。缙云通过黄帝文化打造招商引资“磁场”。2023年黄帝祭典期间,邀请全国各地36位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寻求合作机遇。缙云与各界人士共同谋划发展之策,商讨未来之计,助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样板建设。

缙云依托黄帝文化品牌,发展关联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缙云烧饼与黄帝文化紧密相关,据说是在黄帝炼丹的启发下发明的。缙云大力支持缙云烧饼产业。2022年缙云烧饼产值高达30.2亿元,从业人数近4万,门店8000余家,遍及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欧美的16个国家和地区。民间传说缙云爽面也与黄帝有关。在线上销售的推动下,缙云爽面现在销往国内多个省份,甚至远销欧洲多国。2022年缙云爽面产值达2.6亿元,从业人员7000多人。缙云传承黄帝养生文化和茶文化,精心开发缙云黄茶。缙云黄茶生长在高山地带,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好茶。如今,缙云黄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近9800万元。缙云后巷轩辕黄酒已有700多年历史。轩辕黄酒采用原始的酿造技艺,酒香醇厚,是黄帝祭典的指定用酒。这些关联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这些传统技艺已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的产业。

(七)在黄帝文化数智工程方面,缙云实现了黄帝文化与数字技术的交融与创新,产出了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有力助推了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祭典在线”多场景应用正式推出。登录该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参加线上祭典活动,还可以了解黄帝文化相关知识,身临其境游览仙都景区。“祭典在线”使黄帝祭典管理水平更加精细化,并成功入选丽水市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名单,被省委宣传部评定为五星级。2023年,“黄帝元宇宙”APP将黄帝文化搬入数字世界,通过复刻黄帝祠宇,在虚拟场景中为游客带来超时空、深沉浸、高精度的呈现形式与交互模式。缙云黄帝文化发展中心推出仿真智能机器人讲解员“仙仙”,推动仙都景区数字化服务发展,为仙都旅游增添全新的体验和活力。

(八)在黄帝文化筑基工程方面,缙云依托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加大人才和资金保障力度,营造充满活力的黄帝文化发展氛围。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皇帝文化,缙云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引进并奖励理论社科、新闻出版、对外宣传、文化艺术、文旅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同时,增加对黄帝文化相关支出的投入,2023年仙都黄帝文化专项经费为2592万元。缙云还鼓励国有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加大黄帝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以项目发展为重要抓手,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推动黄帝文化与科技、制造业、服务业、体育、教育、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共同助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缙云黄帝文化被评为浙江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同时,在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建设考核中,缙云也荣获优秀成绩。

缙云以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在此落地、集聚。2022年缙云生产总值达301.5亿元,获得浙江省山区26县首个“科技创新鼎”,迸发出巨大发展潜能。黄帝文化也被写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成为浙江打造的重要文化标识。

三、“四化”梁架:缙云黄帝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建设新征程。共同富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积累,还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缙云把传承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用好用活,展示了切实可行的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同时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共同富裕的经验思考,在此可以用“四化”梁架来阐述。

(一)地方政府管理统筹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统筹化管理,提供保障与支持。制定科学的目标定位以及具有指导性的发展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开发与规划,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调动行业和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面资源,相互协调配合、互利共赢。宏观筹划重大事项和问题,强化差异化发展和协同共进,促进区域内资源流动与共享。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障机制,鼓励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外延拓展深入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助力共同富裕。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践行的情景和氛围,在具体化、形象化、日常化中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感受体会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古典学理”“世俗民艺”“传媒信息”“文艺作品”的研究及展示,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凝聚全社会意志和力量的纽带。

(三)关联产业发展品牌化。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关联产业的契合点,实施系列品牌塑造工程,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文化品牌融入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地方产业创造性转变。发挥文化品牌的强大力量,提升旅游业的内涵、辨识度,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创新文创产品,增强文旅业购物功能,丰富文旅业业态,解决门票经济短板问题。以文化品牌支撑特色产业,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四)学术研究与数字技术创新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也是赋能共同富裕的精神底色,通过学术研究和数字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创新性阐发,可以使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协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单位,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当地学者展开创新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等问题。调动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数字化发展等课题,展开具体化研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区域交流合作,加强文化同源体之间的联系沟通,构建同源文化共同发展产业链。以数字技术创新,研发线上场景应用,实现文化传播指数、研究趋势与文旅态势一屏展示,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魅力。

转自“之江策”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理念,更是文化理念。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缙云以黄帝文化为核心,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富裕发展模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归纳提炼文化特质,可以为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注入文化动力和精神动力,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韩振峰. 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及经验启示[N]. 光明日报, 2022-03-02(11).

2. 赵晶晶、英明.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共同富裕的源头[EB/OL]. 中国日报网, 2022-11-25.

3. 徐光春. 谈黄帝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J].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4): 7-9.

4. 高强. 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17.

5. 余静芳. 丽水非遗代表作之民间传说精神内涵浅论[J]. 丽水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

6. 王正飞. 缙云: 黄帝文化在中国南方的千年传承[N]. 学习时报, 2023-02-10(06).

7. 宫长为、陈湘钟. 黄帝缙云文化浙江——中国第四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305-320.

作者简介:李莉莉,女,丽水学院民族(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获得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主要从事民族文学、文化方向研究。

课题信息: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转自“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