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悦读 | 荐书(108)独属于历史的温度
发布时间: 2024- 12- 25|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春晖读书社荐书主题:独属于历史的温度

历史,就像经历了春天和夏天的秋叶,五彩斑斓,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懵懵懂懂,等时过境迁、蓦然回首,当时的悲欢离合、微言大义、波澜壮阔,仿佛一下子都绽放出了色彩,填充了时间、丰富了过往。

但是正史太凝重,仅仅是搬出来厚厚的一叠,就有种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那不妨透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历史,看看独属于历史的温度。


推荐一《历史的温度》

作者:张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2

内容简介

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受其矛盾、纠结,去解读,去借鉴。

张玮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他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如在眼前生动再现。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2017年度新锐作家”、2020年度“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不同奖项,作品也获得2019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读书笔记精选

在奥本海默领导位于洛斯阿拉莫斯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的总实验室,福克斯凭借出色的物理和数学能力赢得同事们的夸赞与信赖。但他竟被称为“史上最危险的间谍”,而曾经在“曼哈顿计划”中与福克斯共事的著名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汉斯·贝特(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又这样评价福克斯:“他是唯一一个真正改变历史的物理学家。”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的。而张玮,用他犀利而纵横捭阖的妙笔,选择了福克斯、辜鸿铭、蔡元培等中外历史人物,引领你我去触摸历史褶皱的温度,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人的矛盾、挣扎、坚定、信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他们彼时彼刻的痛苦、彷徨、激昂、热血,又启人深思而心潮澎湃。

春晖读书社副社长 姚芳

推荐二《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以1587年为关节点,在历史的脉络中延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大事与人物着手,记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开始走向衰败的迹象。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作者展现的不仅仅是单个的人和事,其叙述的人和事都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中央集权制度、内阁制、科举制、文官制度、朝服特点、丧礼程序等等。在铺排叙述的过程中,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串联中,作者展现的是人物生活背后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美籍华人,教授、学者。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黄仁宇辍学参军,1940年自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6年赴美求学,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余英时),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汴京残梦》等畅销书。

读书笔记精选

相较于中华5000年悠久的历史,万历15年薄得只是某种量具上的一个刻度而已。然作为承上启下的这个扁平横截面,它对整个明朝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在本书中,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以海派亲和的趣味叙述,生动再现了那些埋没在历史烽烟中,曾经灿若星辰的人物: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李贽、戚继光等。讲述他们如何作为皇帝的棋子,在激荡起伏的大潮中经历随时被重用被抛弃的澎湃与失落;名声光鲜的背后,又是怎样在不被君主信任的患得患失中徇私结党与阳奉阴违。我们看到黄仁宇先生用大历史观的眼光,透过显微分析万历朝廷政治的各种利弊,似乎找到了大明王朝将近300年荣衰的症结所在。

不读历史,不足以知世界;读《万历十五年》,可以取经验,知教训,惩前毖后患。

春晖读书社社员 丁国红

推荐三《最后的西南联大》

作者:丁元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内容简介

传奇的西南联大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多位人文大师,170多位院士。本书作者、著名记者丁元元从2014年开始,以近乎侦探的方式,通过新闻报道、历史档案、联大校友录等,找到20位在世校友,进行抢救式采访。

第一颗原子弹研造参与者、联大化工系毕业生赵仲兴;蒋经国铁血救国会骨干、联大政治系毕业生陈志竞……他们亲口讲述的大量课堂细节,让作者触摸到联大精英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作坊式教学、去官僚化等,为当代高等教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参考。

就在这本书采访、写作的过程中,这批最后的联大学子仍在不断逝去。这让本书几乎成为最后一份以亲历者集体口述形式,保存联大教育细节的珍贵资料。它同时还补充了很多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新鲜史料。

作者简介

丁元元,生于1984年,大学毕业后从事了10年媒体工作,做过记者、编辑、新闻评论员,从2014年开始寻访西南联大的老校友,听他们讲述往事,并且将之记录下来,希望给世人留下一份精神财富。

读书笔记精选

“除了那些知名校友,普通的联大学生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离开学校之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对于所有听闻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几代人来说,我们总是记起杨振宁、汪曾祺、冯友兰等“明星校友”,也在他们的回忆里拼凑着那段战火中的特殊历史。可是这所仅存8年零11个月的传奇大学,不仅仅拥有一批日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成为翘楚的家喻户晓的毕业生,大多数人只是默默在自己岗位上奋斗一生,名气不大甚至晚年凄凉。

丁元元以一位倾听者的身份,抢救性寻访了一批当时健在的沪上西南联大校友,除了部分年逾九旬的老人,还得到一些“二代”的协助。他们的口述,或多或少补充和还原了一些历史的细节。追随过蒋经国几经沉浮依然坚韧的陈志竞;隐姓埋名于戈壁滩中核工业404厂的赵仲兴;作为当时联大外语系仅有的四个女生之一喜爱喜剧的陈福英……他们好像被时光藏起来,又始终在时光中闪耀。

二十位受访者,二十段尘封的故事,即便消失在人海,还有一个人为他们写下只言片语,这也是文字的温情。


春晖读书社副社长 沈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