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稻读公社荐书主题:人间百味,百味人间
关于回忆,最好的注解是在滋味中跌入一重又一重思念与珍惜。
何谈百味人间?也许是小时候放学匆忙到家,桌上放着的烤饼荡漾着刚出炉的暖味;也许是一场尽兴的运动后,一碗母亲递来的甜水;也许是应时应节出现在餐桌上的一道道节气美食;又也许是封山休渔后不远千里而来的一口山珍海味。仔细回味,那可能是独属于童年的一段归属、可能是独属于家的一份熨帖,也可能是你与异乡打的第一个照面。
我们总愿在稀疏平常的餐桌上,感怀着那一寸寸已逝去的光阴,期待着那一步步将踏出的步履,留存着那时刻镌着思念的温暖。人间百味,味味皆入心。百味人间,件件都成画。今天的荐书,就让我们沉下心走去看看,这些舌尖上的物事承载着几段我们未曾拥有、却又无比向往的人生。
推荐一《海鲜的文化料理》
作者:乐建中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内容简介
《海鲜的文化料理》以海鲜为主菜,以文化为辅料。本书以人文角度写海鲜,从文献、典籍中挖掘海鲜俗名、学名的来源和发展演变史,人类社会发展与海鲜饮食习俗、烹饪方式等,对于其名称来源、出处的考证旁征博引,所涉文献颇丰。书中之论述既有博物知识,又富有人文知识,语言雅致幽默、风趣别致。全书图文并茂,是一本富有趣味性、文化性的海鲜主题的博物文化随笔集,为日常可见的海鲜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味道。
作者简介
乐建中,广义文化人,现居宁波。著有杂文集《哲理消闲》、散文集《有风的日子》、中篇小说集《手舞足蹈》及学术著作《宁波方言读本》。
读书笔记精选
这是一叠来自浙北城市的海的故事,漫步万字过后,且看诙谐的笔调伴着味蕾的滋生,捧出了一汪难得一见的“蓝”。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见证了乐先生以盈满温度的分享欲带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躺在浪花中的“冷知识”。
有别于市面上生硬、非连续的科普,捧起它,翻开它,走近它,你能嗅到的是除了海鲜独有鲜味外的一股人文气息。轻灵而又不失厚重的地域印记,显现在“明州蚶子”“生病黄鱼”“虾皮弹虫”“带鱼吃肚皮,闲话讲道理”等值得品味的一众语词中。细品过后,你会有种恍然大悟之觉,原来“蛤蜊”的前世今生是如此坎坷;原来看似软弱的“虾孱”也是众多小生物眼中闻风丧胆的捕食者;原来时常和我们在餐桌上相见的“海带”并非只有死板、冷漠的一面。此外,乐先生还借个把海鲜独特的秉性,描摹着他对世态人情的关怀与评判……这些个舌尖上的物事在富文化性的解码中荡漾得风雅而又充满情味,让人舍不得离开,又迫不及待靠近。
我们在一字一句的品读中,或扬起这么种滋味。某个傍晚我在村门口迎来了一位浙北的老友,他跟着我走在田埂间,笑着带来那一封关于海的信笺,上引诗文,下据经典,如智者说书。而我在心满意足后,为他献上我最真实的感受——我想走去看看。
丽水学院 陈周依缘
推荐二《鲜为人知》
作者:叶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叶青对家乡浙江玉环美食的回忆之作,生动介绍了当地特色食材和美食,展现了以玉环为中心辐射整个浙东南地区的美食风貌。它既是一本行文舒缓、情感真挚的美食之书,更是一部饱含温度、引人共鸣的乡土文学作品。作者行文舒缓,带有情感的温度,在一道道菜品中注入对家乡、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在品尝人间风味的同时,也读懂了五味人生。作者以饱满的深情、细腻的笔触,将平淡生活中的绚烂和美好娓娓道来,充满了可亲可近的烟火味。随着一次次人口迁移,玉环本土文化不断丰富多样,方寸之间大有乾坤,作者充分挖掘和彰显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古早味和融合力。一个“鲜”字,语义双关,不仅意指食材、食物的新鲜、鲜美,同时指向更广阔的意涵,带读者了解一道道美食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沉淀,其中有历史的回望,有岁月的记忆,有情感的温存,有灵魂的共鸣。作者以带有温度的文字和对食材的温情,将一道道美食抽丝剥茧,既调动读者的味蕾,更打动读者的内心。
作者简介
叶青,浙江玉环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散文选刊》《浙江散文》《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台州日报》等报刊。
读书笔记精选
家乡的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这是一本描写作者叶青的故乡浙江玉环的美食以及风土人情的散文集,同时,也道出了多少漂泊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有人说,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行遍山河万里,最是难忘故乡烟火情,家乡永远都是在外游子难以割舍的牵挂。满满一大水碗的浇头、好吃又好看的九层糕,还有看着图片就感觉很香的油炸鼓...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叶青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独特的饮食文化,玉环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餐桌上自然也离不开海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者的笔下不仅写美食,也写出了沿海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在东北吃过混沌,在广东吃过云吞,在这本书里我还知道了有一种叫鱼皮云吞。吃过蛋炒饭、煲仔饭,又在这本书里见识了鲨油饭,还想去尝尝萌萌的薯粉圆...已经不知道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流了多少次口水,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亲人的爱感动到,更是被浙江玉环的美食文化所深深吸引,恰逢身在杭州,读了这本之后更加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一番。
同时,也愿远在异乡的我们在寻找诗和远方的旅途中,能够时时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浙大城市学院 曹馨尹
推荐三《食南之徒》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内容简介
贪吃的大汉使者唐蒙,来到了会吃的南越之国。这里食材丰富,简直就是饕餮之徒的梦想之地。然而,在美食背后,却涌动着南北对峙、族群隔阂、权位争斗、国策兴废……种种波谲云诡,竟比岭南食材的风味更加复杂。这个懒散的大汉使者,身陷岭南的政争漩涡。他唯一能信赖的伙伴,只有食物;唯一的破局之法,只有追求极致美食的心。谁都没想到,那一缕微妙滋味,竟关乎大汉与南越国运,乃至于整个中华版图……
作者简介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代表作:《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读书笔记精选
“肉块的大小要切均匀,穿串的时候要肥瘦相间”“一面满脸虔敬地守在烤槽”,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朝廷命官呈现给读者的初印象,反差诙谐一下子让我感觉到就是马伯庸的味。从食材到调料,从工具到火候,在马伯庸笔下食物的色香味跃出纸面,浓浓的南国风情扑面而来,正如一部历史小说版的美食纪录片。也正如他历来作品的特点,《食南之徒》依旧是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可能性”,向我们徐徐展开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精彩故事。
《食南之徒》以阴谋串起剧情起伏,美食推动故事发展,也印证了主人公唐蒙的信条——“美食是不会骗人的,每个人在食物面前,都会露出自己的本性”,美食总会在细微之处给予唐蒙某些提示,伏笔千里识破阴谋。一件件错综复杂的故事,将美食与历史的交融、人性与权力的碰撞、文化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在我们眼前,带领着我们直面人性的拷问,思考在利益情义两难之间如何抉择。
浙江工商大学 俞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