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践行‘真’‘情’‘实’‘意’,创新发展新时代浙学——浙学与当代:陈亮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永康举行,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永康市陈亮研究会承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四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军,金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春跃,永康市委副书记、市长郑云涛等出席开幕式,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3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陈亮故里永康,共话陈亮思想研究,共论浙学时代价值。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创立的永康学派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并称为浙东学派,是浙学之源。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之“事功学说”,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与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其倡导的“义利合一、农商并重、实事实功、经世致用”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南宋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能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的重要文化源流。
开幕式上,郑云涛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陈亮经世致用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永康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铸就了永康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信心和底气。陈亮思想的传承发扬,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希望广大专家畅谈真知灼见、多提宝贵意见,为陈亮思想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汇聚强大合力。
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来在贺信中表示,永康学派注重古今事变,强调实功实效,致力社会实践,此种学术精神和风气在今天仍值得继承发扬。进一步深入认识永康学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思想界、学术界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祝大会富有成果、圆满成功。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四清说,陈亮留给浙江大地的思想遗产丰富多元,陈亮思想的力量已经熔铸在浙江人民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纪念、研究阐释,接下来,省社科院将继续加强各方合作,共同书写“传承发展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这篇大文章。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指出,一直以来,省社科联持续关注陈亮思想对当代浙江的价值意义,弘扬和丰富浙江精神,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要继续丰富研究的体系性、提升学理性、引领时代性、扩充协同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真”“情”“实”“意”四字总要求,进一步带动应用对策研究、激发当代实践活力。
研讨会上,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宋史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包伟民作题为《陈亮与他的时代》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理解陈亮必须从理解陈亮所处的时代出发。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南宋高宗、孝宗两朝政治路线变迁,杭州作为“行都”对两浙地区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士大夫群体被亡国破家的巨大屈辱感所笼罩,这就是陈亮生活的时代大背景。面对时代巨变和现实挑战,一个积极进取、要求改革弊政的士人阶层应时兴起,陈亮是这个时代这一阶层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一方面在永康为中心的乡里社会开展各种生计经营和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广泛编织成一张贯通朝野、纵横全国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凭借这一网络展开了以“秀才”为身份标志的政治活动、学术交流。剖析陈亮这一个案,可以深入观察近世中国所谓精英“地方化”与中央集权向乡里社会渗透的进程,乃是一体之两面,不能以此消彼长的观点理解二者的关系。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国际著名陈亮研究专家、汉学家田浩的《我与陈亮研究》主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四十多年从事陈亮研究的历程和心得,表达了在撰写学位论文时选择陈亮为主题的初心,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各位前辈师长的指点和支持,深情回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邓广铭等中国学者学术交流的细节,分享了发现《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这一陈亮佚文重要来源的过程。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赖功欧以《田浩何以称陈亮为“功利主义儒家”》为题,分析田浩对陈亮的事功伦理学、法制制度观、历史英雄观三个层面诠释,厘清陈亮“功利主义儒家”的超前性。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亮研究专家卢敦基在《陈亮与永康》演讲中认为,陈亮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永康乡土文化印迹,体现为“德在功内,义在利中”“积极进取,崇尚实干”“藐视权威,重视众智”的永康文化基因,并提出永康人继承陈亮思想遗产的方法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瑶丹的《论陈亮的应举之路与治生之道》主旨报告,从陈亮一生屡试不第,依靠科举教学、润笔、经商等方式谋生出发,为呈现南宋地方士人的生活状态、学术思想与地方社会关系互动,提供了典型案例。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围绕陈亮思想与宋代儒学、陈亮思想与浙学精神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就陈亮思想的王道观、天下观、历史观、本体论、心性论、教化理念、理一分殊、见体之学等思想展开热烈讨论,并就陈亮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