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对全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总要求,并强调要使社科联真正建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省社科联于2022年启动省级“社科之家”建设工作,旨在以“学术研讨的活动平台、社科普及的重要窗口、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为功能定位,面向学者、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打造学术交流中心、社科普及中心、社科服务中心,凝聚社科专家学者,培育社科志愿队伍,吸引社科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打造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平台。
现开设“社科之家”专栏,专题展示省级“社科之家”在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方面的生动实践。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作出了要使社科联真正建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的重要指示。为了更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助推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嘉兴市社科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情”“实”“意”总要求,紧扣《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工作任务和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目标,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打造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社科之家,让广大社科工作者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服务、高质的平台、新质的体验,让社科之家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
一、坚持全域布局,标准化打造社科之家阵地矩阵
一是以“社科之家”补齐基层社科组织短板。着眼破解镇街一级社科联组织缺失的问题,抓住社科之家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嘉兴市社科之家建设标准(试行)》,明确“利用社科普及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高校、党校、职校等教育研究机构,党群服务中心、科创园区等公共服务空间”,统筹建设社科之家,为基层社科工作者提供联络活动的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社科之家5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9家,数量列全省第1。
二是以“一家一品”推动阵地建设各具特色。着眼破解基层阵地同质化问题,要求县(市、区)结合属地社科资源优势,进行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社科之家建设与运营。比如,嘉善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家战略契机,在祥符荡科创绿谷建设长三角社科之家,整合浙江大学6个未来实验室等资源,服务500多名硕博人才,搭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的综合阵地;南湖区以红色文化、吴越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建设“运禾”社科之家,发挥嘉兴“江南文化之源”和革命红船起航地优势,持续提升公众人文素养。
三是以“链接共享”实现社科阵地串点成线。着眼破解各类社科阵地数量不多、点位分散的问题,以社科之家为枢纽,依托文化特色馆室、名人故居等,打造社科之家特色驿站;依托社科骨干、名人乡贤所在的楼宇、楼道、庭院等,打造社科之家名人工作室,形成“家—站—室”三位一体社科阵地互联互通体系。比如,秀洲区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利用科技创新研学基地、嘉兴地方党史馆、网船印象馆等特色人文场馆和周边相关特色场所,个性化建设社科活动室、社科学术坊、社科课堂、社科特色工坊等内部活动空间,延伸建设社科之家特色驿站和名人工作室等场馆外部活动空间,社科资源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二、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化扩大社科之家服务范围
一是增强学术研究新动能。立足于社科之家服务社科工作者的功能定位,积极挖掘高校、党校、科创平台、乡贤等人才资源,全面统筹市县社科力量,推动社科工作者走进社科之家。比如,海宁市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在社科之家设立“清华·海宁王国维国际研究中心”,每年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和沙龙,推动王国维研究扩大影响、结出硕果;嘉善县长三角社科之家与浙大未来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等合作,每月排定学术交流计划,助力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研究。
二是开发社科普及新线路。发挥社科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打造社科研学集散地,联动社科普及基地、特色驿站、名人工作室、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模块化研学线路,开展通俗化、立体化、分众化的社科普及活动。比如,平湖市“至美清溪”社科之家引入平湖九彩龙、摇快船、糟蛋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开展特色性社科活动90余场次,并提炼棒球运动精神,开发特色研学线路3条,吸引1000余名青少年打卡。同时,联动全市各级社科普及基地,串点成线,创新性推出寻迹城市文脉社科线、探访非遗印记社科线等五条各具特色的社科打卡线路,吸引300余人次参观学习。
三是拓展志愿服务新领域。把社科之家作为“嘉里社科”志愿服务的主平台,推出志愿服务“菜单”,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社科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社科普及“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依托社科之家等阵地,全市累计吸纳志愿者1100余人、开展各类社科志愿服务活动6300余场次、惠及群众36万余人次。比如,南湖区以社科之家为依托,组建“禾城老底子”社科志愿者队伍,推出“忆·满江红”宋韵研学、嫣然阅读雅集、“禾城老底子”社科新说等线上线下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线上累计点击量超200万,“运禾”社科之家品牌进一步打响;海盐县建立涵芬社科志愿者队伍,其中涵芬朗诵团汇聚“老、中、青、少”四代海盐朗诵爱好者100余人,2023年开展有声阅读推广近10次,点单讲座31场、点单展览和巡展共101场,已然成为了海盐社科服务的一张金名片。
四是搭建展示展览新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活动安排,举办展示展览活动,让社科工作真正顺应群众需要、走进群众心田。比如,桐乡市“同壹家”社科之家举办“元宵皓月圆 归来仍是年”元宵节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党建引领聚合力 同心共筑幸福家”文艺汇演、民族风情市集等特色社科普及推广活动62场,参与人数达3100余人,实现了让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海盐县“涵芬展览”以其直观性和知识性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成为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和休闲方式,展示后的展览会陆续送进学校、乡镇、社区、窗口服务单位、文化礼堂等地巡展
五是创造图书藏阅新空间。聚焦阅读功能,建设为哲学社学科学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献查阅服务的公共空间。比如,嘉善县“凝杏有理”社科之家在天凝图书馆5000册在馆藏书的基础上,另收藏全县范围内正式出版或内部印发的反映嘉善发展、单位特色或个人创作的书籍、画册、影集等300余册,设“嘉善社科文库”,服务广大社科工作者和群众在“家门口”查阅地方文献、社科资料。
三、坚持常态管理,制度化保障社科之家高效运行
一是健全平台管理机制促规范。围绕“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目标,全面制定意识形态管理、财务管理、场所管理、活动管理、志愿者管理、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等制度,并由各县(市、区)落实相应工作和活动经费,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确保社科之家管理运维规范长效。比如,秀洲区实行“五个一”团队运作模式,即1名总负责人、1支讲解员团队、1支日常运维和管理团队、1支社科专家团队、1支社科志愿者服务团队,保障社科之家高效运转;平湖市年投入资金超50万,用于社科资源统筹调配、软硬件建设、场地日常维护等工作,切实做到“社科之家”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促成才。贯彻落实“大人才观”,主动把社科人才队伍纳入“三支队伍”建设全局,把社科之家打造成为社科人才实训基地。积极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建立社科人才“导师帮带”制,通过组织培训、指导实践、协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提升一批理论宣讲、课题研究、社科普及的本土社科人才。比如,嘉善县利用浙江大学、嘉兴大学、南湖学院等高校资源和文化特派员等人才资源,指导每个社科之家聘请不少于2名专家作为社科导师,帮助基层社科工作者增智提能。
三是健全品牌培育机制促提升。加强对各级社科之家阵地的指导,通过与社科志愿者、社科普及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突显地方人文的社科品牌,让社科之家自带流量、聚拢人气。比如,南湖区以社科之家为主阵地,培育孵化社科新说、冯妈话名人(方言类)、“运禾”社科之家讲坛、嫣然阅读雅集、社科每日剪影等5个重点项目。“禾城老底子”社科新说项目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
(嘉兴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