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湖区社科联邀请到了第三届田耕散文奖金奖获得者、黄亚洲影视文学园首届艺术委员会顾问张建华老师,通过“社科新语-胥山石语”栏目,为大家讲述嘉禾平原上唯一的山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大桥镇的胥山村由这座山命名,由此可见这座山的重要性。
胥山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名山,最早叫“张山”“史山”,但在吴越春秋后,就被称为胥山了。
这也是嘉兴城郊境内惟一的山丘。所以这座二十来米高,面积近百亩的小丘,历来都是很被嘉兴人看重的,每每被列为重点名胜,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元代大画家吴仲圭绘《嘉禾八景图》,其七“胥山松涛”,写的就是此地风光。
另一位大画家、清末海上画派的先驱之一蒲作英,别号“胥山野史”,他在33岁那年的正月,曾独自一人踏雪上胥山探梅,写下“瑶天雪影照琼姿,珍重山村看几枝”的著名诗句。
胥山几经更名,为什么最后确定下来就叫胥山?它跟伍子胥真的有什么关联吗?
这也是嘉兴老底子的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传说了。
相传在吴越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胥山练兵。伍子胥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严明,体恤百姓,驻军胥山期间为当地老百姓伸张正义,惩戒恶人,很受百姓爱戴。
据说,伍子胥死后,尸体漂回到胥山。当地老百姓将伍子胥厚葬于此,为了纪念伍子胥,就把原来的张山更名为胥山了。
•山,石也
胥山虽小,美景却如诗如画。
从散见于各处的记载来恢复胥山的原貌,大概是这样的——山上原有伍子胥的墓和观音殿,山腰处有东岳庙和蚕花庙,山脚下则有伍相国祠,祠前方亭内还置有一碑,镌刻着伍子胥相国之功德。
山的西面有磨剑石,长三四丈,平整的巨石中有一道极深的剑痕;山的东面有一石龟,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山石,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长得特别形似,当地人把它看作是“灵龟”,另外还有一些石人、石马、石狮等等。
来到胥山,举目远眺。曾经的胥山东、西两峰,已被开挖成了一个长200米、宽60米、深10米的大石坑,所幸在坑的四周及山脚,还留有大片山石。
山,石也。石是山的肌块、骨骼,是山的“细胞”,更是山的灵魂。
1969年,因为嘉兴北部块石护岸的石头不够,于是一声炮响,开始胥山采石,差不多挖了10年时间,胥山主体部分就被挖成一个长200米、宽60米、深达5至10米的巨大深潭,留存的只有山脚及其四周,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
从此,嘉兴就没有山了。
胥山不算高,但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有根的:胥山发源自天目山一脉,经海宁硖石而来,主峰形成胥山,而山脉仍一路绵延。往北与上海境内的小昆山、天马山、辰山、佘山等同属天目山余脉。
如今,这座嘉兴唯一的石山消失了,也是老底子嘉兴人的一大遗憾。
不过,所幸的是,南湖区、大桥镇政府和胥山村结合胥山人文典故、地理地貌,以伍子胥历史人物、吴镇《胥山松涛》图、胥山遗脉为依托,融合当地端午文化、庙会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建设成了一个集端午文化人文体验、胥山遗脉参观体验、稻作文化活动体验、慢生活休闲疗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胥山文化遗址公园,成为嘉兴市民休闲、度假、山脉体验的必选之地。
(南湖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