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一镇一品”社科普及擦亮“双示范”人文底色
发布时间: 2023- 03- 15| 来源: 嘉善县社科联| 浏览:

多年来,嘉善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文化,持续打造“一镇一品”特色社科普及。通过各镇(街道)主体开展的多形式、差异化、有特色的社科普及活动,让社科普及更加接地气、聚人气,不断提升社科基层活力,为助力“双示范”建设擦亮人文底色。

魏塘街道

近年来,魏塘街道陆续开展“吾客嘉善银”嘉善方言文化科普系列活动,建立科普基地,聘请专家导师开展方言教学,推进课题研究。同时多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和宣讲工作,打造集流动微课堂、线上微点播、艺术微宣讲等为一体的立体式宣讲体系。同时深化“理响嘉善·魏来有你”宣讲团建设,挖掘吸纳更多乡贤能人、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等加入宣讲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群众叫好的社科宣讲队伍。

罗星街道

罗星街道以阵地托活动,让社科普及有“力度”、群众心中有“温度”、社科研究有“深度”。依托“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瓶山社区民防教育馆等地,多角度全方位为居民提供传统文化教育、各类灾害防护等社科知识;依托街道文体中心,引入第三方社会化力量,开设“市民美学课堂”公益课程,营造探寻社科魅力的良好氛围。同时,联合高校及企业资源,加强基层调研、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咨政会商等活动,探索和建立社科研究的发展之路。

开发区(惠民街道)

近年来,开发区(惠民街道)围绕“典范国开·共富惠民”工作主线,以“1+2+N”模式,打造全域社科新格局。

打造一个核心社科之家。依托中节能园区社科之家,以“创新智空间 社科新天地”为理念,布局社科活动室、论坛沙龙、智慧书房等,辐射服务园区内四十余家企业、数千名员工。盘活两个县级社科基地。充分利用“匠心非遗馆”“七天七夜狙击公园”两个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非遗文化传承等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发挥多点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培育发挥一批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社科基础的后备力量,包括惠通村的慈孝文化、新润村的了凡善文化、这一季的果园研学、大泖村的农耕文化等,融合各特色品牌和阵地,积极开展系列社科普及活动,营造全域社科新格局。

西塘镇

打好“指导牌”,西塘镇结合本地实际,策划社科下基层、咨询服务、展览、理论研讨、文化活动、理论宣讲等活动。打好“资源牌”,依托汉服文化名片,精心筹备各类汉服特色活动。依托江南水乡风情,出版讲述西塘人文历史的刊物《平川》和刻画西塘旅游生活的刊物《生活西塘》。打好“阵地牌”,把握资源优势,用好西塘古镇景区、纽扣博物馆、倪天增故居、东汇村史馆等一批社科普及基地,让社科普及平台活起来。

姚庄镇

姚庄镇“桃乡拾遗”社科普及聚焦非遗活态传承,在姚庄镇桃源渔歌风景线沿途串联非遗馆、稻作文化馆、田歌记忆馆、非遗传承人名师工作室等场所,推进文旅与科普深度融合。通过传承人走访、公益培训、非遗体验等方式打造非遗普及矩阵,年度推出口述历史、传承人专访等系列活动,形成一批有地区影响力的社科成果。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机遇,三地联合在非遗理论研究、传承人互访、社科走亲普及等方面构建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

陶庄镇

陶庄镇依托青少年“了凡学堂”建设体系,以“科教文”三位融合为载体,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新模式,努力传播“柳溪宣卷民俗文化”、“农业智种科教文化”、“了凡思想传统文化”、“活力篮球体育文化”、“手工技艺非遗文化”陶庄五大特色文化,形成“特色引领、全面发展”的社科普及新机制。

干窑镇

干窑镇立足“窑文化”,连接江南窑文化博物馆、沈家窑、干窑小学,形成三方合作机制,每年通过体验、制作、欣赏、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窑韵活动,展示辉煌的江南窑业文化。同时在干窑小学内开设“少儿窑工作坊”并通过现代技术扩展,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京砖瓦当等成品在建成的“窑文化展示厅”进行展出。出版窑文化书籍《窑乡的文化记忆》,编撰干窑窑文化系列丛书《窑火凝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窑文化。

天凝镇

天凝镇“凝杏有理”社科普及多阵地联合,直观性展示红色资源。集合了初心阁、顾功叙生平事迹陈列室、嘉善县血防纪念馆、滨水文化长廊等地,方式多样,不同点位有历史古迹、史料图文、非遗评弹等多种展示形式。多形式联动,立体化宣传党的精神。立足历史文化,突出调查研究,形成社科课题,全方位、多角度、趣味性的提升公众理解运用社会科学知识的能力。多部门合作,提升扩大项目影响力。项目同嘉善县委党校签订社科资源优化结对连挂协议进行阵地共培,规划常态化社科普及研学课程。

大云镇

大云镇“红云学习”社科普及打造社科普及精品线路,整合歌斐颂巧克力、碧云花园、云澜湾·了凡书院、丁海龙泥塑非遗传承馆、缪家村史馆、云堡二十四节气馆等市县社科普及基地,以及云上书仓、姚绶展厅、缪家乡村振兴学院、新四军北撤大云战斗纪念碑等阵地,开展多形式社科普及活动。同时采用压花、泥塑、杜鹃造型技艺、文艺巡演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社科普及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不断提升全镇人文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

(嘉善县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