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学者在Cognition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3- 03- 13|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 浏览: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主任赵立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Default settings affect children’s decisions about whether to be honest”在国际心理学知名期刊Cognition上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环境中默认设置会影响幼儿的诚信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被各大视频APP会员的自动续费功能背刺过的经历。那么,为何大家会被这种自动续费功能牵着鼻子走呢?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决策可能会因默认设置而产生偏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即使取消自动续费需要付出的努力很小,人们仍更倾向于选择默认选项。然而,对于该效应在儿童时期的起源人们仍然知之甚少。因此,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默认设置是否会影响儿童的作弊行为。该研究是如何考察儿童的作弊行为的呢?赵立团队在儿童道德行为研究领域比较经典的“猜声音”范式的基础上,自创了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音乐盒(如图1)。具体说来,实验者给予参与实验的儿童展示三个音乐盒,每个音乐盒都会发出一定的声音,儿童需要通过声音来猜测音乐盒内的物体(以图片显示)是什么。儿童共需猜测三个音乐盒的声音。前两个音乐盒的声音能够轻易被儿童猜出(如猫叫声等),而第三个音乐盒的声音为人工合成的声音,儿童仅凭猜测无法猜对答案,其只有在偷看音乐盒内的图片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在第三个音乐盒声音响起之前,实验者借故离开房间,并告知儿童不允许偷看音乐盒内的图片。若儿童猜对了第三个音乐盒的声音,则表明其做出了作弊行为。

图 1音乐盒, (a)当灯关闭时不可见图片,(b)当灯亮时可见图片, (c)内部俯视图

在研究1中,研究人员招募了60名儿童并将其随机分配到两个条件中:在默认作弊的条件下,儿童不做出任何行为就可以看到图片,但如果其按下按钮关闭音乐盒的灯光,就能避免看到图片,做出诚实行为;相反,在默认诚实的条件下,儿童不会看到图片,但如果其按下按钮打开灯光,就能看到图片,做出作弊行为。结果发现,默认条件的设置会影响儿童的作弊行为,即相比默认诚实条件,默认作弊条件下儿童的作弊行为明显增加。那么,如果改变默认设置的情境,是否还会出现同样的结果呢?为此赵立等人进行了研究2。与研究1不同的是,研究2中,在默认作弊的条件下儿童需要拉下帘子以避免看到答案;在默认诚实的条件下儿童拉起帘子才会看到答案。结果再次证明了默认设置效应。此外,研究2的总体作弊率显著高于研究1的总体作弊率,这表明改变默认条件所采取的不同行为也会影响到儿童的作弊行为。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发现默认设置可以影响5-6岁儿童的道德行为,这说明在成人身上观察到的默认设置效应起源于儿童时期,且该效应在儿童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受限于其相对较低的认知水平或相对欠缺的社会经验。与此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默认设置将儿童所处环境安排得不容易作弊,从而减少儿童的作弊行为,促进其诚信行为的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