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助推径山村打造“云上禅村”
发布时间: 2023- 12- 29| 来源: 之江策| 浏览:

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地处杭州西北隅,这里的十处禅意景致和绵延的苍翠茶园,串联起了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因有“径山万寿禅寺”和“径山茶”两张金名片,径山村被誉为“禅茶第一村”,是年轻人热衷的“网红”打卡点。

但你能想象吗?二十多年前,这里竟然还是一个贫困村。“那时的村里环境脏乱差、道路坑洼不平,交通又非常不方便,村民吃过晚饭后一片漆黑,究其缘由村里仅有一台变压器。”新时代创客说联盟宣讲员秦修涵说。纵观二十年的发展,径山村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精神指引的道路前进,乘着数字化的东风直上云霄,打造了“云上禅村”新名片。

现如今的径山村,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绘就了一幅“人在村中走、宛如画中游”的全域乡村旅游风景画。2023年上半年,径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27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 2.61 亿元,径山茶品牌价值提升至31.6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值达8000万元,成为了真正的“绿富美”。

径山村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密码?数字化浪潮又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向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的3.0版本迈进?也许,我们能在“云上禅村”悟出奥秘。

一、数字化社交平台托举农商主播为径山茶插上流量翅膀

径山茶,又称径山香茗、径山毛峰、径山禅茶,是浙江省传统名茶之一。1281年,法钦禅师云游至径山,便在此开山修禅寺,并于五峰之巅手植茶树,用以供佛并祛除坐禅之昏寐。对此,清嘉庆《余杭县志》中记载:“唐真庵(径山寺前身)开寺僧法钦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这便是径山茶的由来。

“径山镇是径山茶的核心原产地,光径山村就有三千多亩的茶园,村里70%的老百姓都在经营径山茶,可以说径山茶是村民的摇钱树。”但径山茶的知名度在过去并不高,销售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一些农村主播开始利用直播平台推广径山茶,有效地带动径山茶的销量。

主播们在直播过程中,通过亲身品尝、讲述径山茶的历史、制作工艺等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观众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径山茶的特点,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此外,农村主播还会与观众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虑,进一步提高观众的购买意愿。

通过农村主播的推广,径山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2017年,径山茶成功入驻中国茶叶品牌馆,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古钟”牌径山茶荣获金奖;2020年,以径山茶为唯一主导产业的余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2022年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7.34亿元。由当地170余户茶农参与组建的径山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径山茶“六统一”管理模式,解决茶农的生产和包装难题。除此以外,布局茶十二工坊,打造喫茶一条街,建立“茶仙子”电商直播共富工坊等措施,撬动了流量经济发展。2022年径山绿茶产量达6万余斤,销售额突破7000余万元。“绿叶子”变乡村振兴“金叶子”。

农村主播借助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径山村的共富“金钥匙”。农村主播通过直播推广农产品,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同时,利用直播展示乡村风土人情、美丽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助于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农村主播的发展为农村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他们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人才流动和经济发展。通过农村主播借助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农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二、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径山村探索“未来乡村”新样态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径山村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道路,以“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数字赋能,打造乡村经济发展“双引擎”。径山村紧跟数字化浪潮,推进“众人议事厅”数字应用、“云山禅村”数据驾驶舱、打造“茶多分”乡村治理、“云上协商”,形成了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径山实践”,走出了一条新型乡村共富之路,为余杭乃至杭州的数字赋能型乡镇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径山村通过“众人议事厅”线上议事,户主会线下协商,探索成立新村物管会治理模式。通过开发“云上径山”数字微脑,开通“村民随手拍”等终端运用,径山村动态掌握村情民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了一个安全、畅通、和谐的宜居宜游环境。

同时,径山村致力于打造“云山禅村”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促进5G网络深度覆盖和光纤宽带提速,目前,径山村已基本实现5G全覆盖,百兆光纤接入率100%,推进免费WIFI、视频监控的有效覆盖。其还实现村庄规划、经营、环境、服务、治理一张图、一网通,进一步提升了“未来乡村”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径山村创新性提出并创造性构建完善“555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机制,广泛开展田间乡贤会、围炉夜话、茶汤会等活动,依托“云上禅村”数字驾驶舱建设,用好数字党建“三色图”,搭建移动议事厅,开展“云上协商”,进一步拓宽协商渠道。

数字化乡村治理打造“未来乡村”是径山村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金点子”。数字化乡村治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党员干部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提升了治理的效能和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解决乡村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可快速了解乡村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金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乡村治理借助新技术,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数字化交通管理可以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的创新发展。

三、“数字+农文旅”聚力打造“产业特色型”数字乡村

径山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78%,径山文化源远流长,与良渚文化、运河文化构成余杭区三大文化名片,镇内有“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陆羽著经之地的陆羽泉公园、国家级文保单位小古城遗址。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园林城镇、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禅径寻鸬•径鸬”县域风貌区荣获浙江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同时,径山镇成功入选了2023年全国千强镇,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

作为第一批数字乡村试点村,径山村正通过挖掘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持续加大智慧乡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数字化景区村庄运营管理模式,打造以“数字+农文旅”为方向的“产业特色型”未来乡村。

通过“未来乡村”数据驾驶舱——“云上禅村”,游客们可以云上订车位、订餐、订民宿。同时,径山村结合每年300多万的赴径客流量,新建4处600余个公共停车位,利用农户庭院闲置空位,安装智能地磁,推出“共享车位”,并可以通过小程序“径山客”完成车位共享。这既帮助村民增加收益,又能解决径山景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同时,径山村规划一条区域旅游专线,与径山镇区域旅游环线相接,作为集聚旅游人群的主要出行方式。在村庄入口节点布置旅游集散中心,承担旅游接待,旅游咨询及其他旅游服务功能,结合社会停车场,设置专营景区巴士线路的接驳站,串联径山寺至里村庄入口。径山村着力打造智慧文旅乡村,目前已经实现了游客“一码游径山”的服务体系。

通过党建联建成立“乡村新社区”,共同注资500万元组建“径山控股强村公司”。径山村以“径灵子”IP开发数字版“径山旅游VR体验项目”。径山村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打造了径山旅游IP形象径灵子,让径山从此有了“代言人”。同时,径山村通过旅游IP形象的打造,开发各类衍生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为能吸引人流,径山村积极策划年货节、喫茶节等主题活动,开发创新活动板块,让径山活起来、动起来、有人走进来,为更好地推动径山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文旅”是径山村高水平发展的“共富密码”。数字化技术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和服务质量。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游客可以在直播或者线上平台上体验乡村风貌、参与活动,使乡村旅游更加智能、便捷、丰富多样,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数字化文旅可以帮助乡村实现旅游资源的精准化管理和优化配置。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可以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供需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平衡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字化文旅的发展,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动力。

“世外茶香盛、归来是径山”。径山村借助数字化社交平台打造农村主播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高效实施村民自治体系, “数字+农文旅”特色定位深度挖掘旅游潜力,打造“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云上禅村”,在乡村振兴向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的3.0版本迈进的进程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径山方案。

作者简介:

袁靖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朝晖特聘“运河青年学者”,浙江省广电局&浙江工业大学未来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首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论著成果获浙江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星光电视优秀评论奖等。

刘莹,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课题信息:浙江工业大学2022年度人文社科“共同富裕下的美丽城镇发展战略”咨政研究专项“城市广电融媒推进美丽城镇精神共富的视听传播引领策略”(SKY-ZY-2022026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