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浙江照着“生态省建设”工程蓝图,率先探索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经济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下,更需要伴随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关注更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转换通道,以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促进业态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
做强冰雪生态产业,不失为一条串联山区海岛县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浙江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大力推进冰雪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重要举措,亦是浙江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新途径。山区海岛县特殊的地理环境更是促进了独特的浙江冰雪文旅深度结合,为落实“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目标做出浙江贡献。
乘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的东风,冰雪恰是浙疆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有效载体。虽然是南方省份,浙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山水资源,推动冰雪文化生态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冰雪旅游产业方面,2022年,浙江有143.3万人次参与滑雪运动,产值达到2.3亿元,增长20.74%,且杭州位列2021-2022冰雪季冰雪旅游客源城市排名首位。截至2023年,浙江已有滑雪场22家,数量位居南方省份首位。冰雪装备产业方面,作为山区海岛县之一的三门县,聚集了300多家冲锋衣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冰雪文化生态产业正迎来以长期主义塑造新发展的关键拐点,价值被重新认识再塑造。此时,围绕“南方积雪文化区”冰雪资源,以“运动”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聚焦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山区26 县的落地,再续“冰雪奇缘”,是展现浙江冰雪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浙江生态、社会和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举多得之计。
1、山区海岛县冰雪生态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持续加大
第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先后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浙江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随之,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浙江省体育局先后印发《浙江省户外运动发展纲要(2019-2025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鼓励紧抓冰雪运动南展西扩契机,建设室内外冰雪运动设施,积极开展冰雪运动。
第二,冰雪场地建设加速推进。在北京冬奥会和浙江冰雪运动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的影响下,浙江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据浙江省体育局统计,截至2023年1月,浙江省内滑雪场达22家,遍及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丽水、湖州、金华和台州,滑雪场数量位居南方城市首位,且室外滑雪场的建设均在山区。目前,山区海岛县,现已运营11家滑雪场,占浙江全省滑雪场总数的50%。文成县共4家,磐安县2家,武义县、天台县、遂昌县、苍南县、青田县各有1家。
第三,大众冰雪运动参与度优势凸显。浙江各地高度重视大众冰雪运动,先后成功举办6届冰雪运动嘉年华等冰雪主题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据浙江省体育局统计,2022年,浙江共有143.3万人次参与滑雪运动,产值达到2.3亿元,增长20.74%。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杭州位列2021-2022冰雪季冰雪旅游客源城市TOP10第1位。从全国各大滑雪场年销售额来看,北方虽然占据气候资源优势,但南方冰雪热情高涨,滑雪场年销售额达到全国销售额50%,人气最高的是杭州临安大明山滑雪场。广大群众热情洋溢的冰雪之缘,为山区海岛县冰雪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条件。
第四,竞技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浙江以“省市联办”“省队市办”等模式,培养冰雪运动竞技人才。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近50位浙江运动员入选冬季项目国家集训队,4名浙江籍运动员站上北京冬奥会赛场,实现了2022北京冬奥会浙江参赛历史性突破。浙江各大滑雪场更是致力于冰雪、体育和旅游深度结合,推动冰雪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助力浙江冰雪产业新发展。乔波滑雪场与浙江树人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冰雪教学活动的推广,为更多普通市民爱好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从启蒙阶段到专业户外滑雪的系统科学教学训练体系,推动全民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做出浙江贡献。杭州某冰雪中心配以行业首创的娱雪体验如极地风暴馆和极速雪车等设施,提供滑雪运动、教育研学和基地训练等多重功能业态,发展“滑雪+”多元的冰雪服务内容。借助北京冬奥会及杭州亚运会的“东风”,浙江冰雪消费需求逐渐释放,冰雪文化旅游热度不断升温,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更需要不断丰富。
2、山区海岛县冰雪生态产业资源禀赋后发优势凸显
第一,雄厚的经济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冰雪运动,具有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和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为77715亿元,全国排名第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8496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冰雪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集聚大花园核心区和诗路文化带耀眼明珠的山区海岛县坚持不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苍南、文成、武义、磐安室外滑雪场已投入使用,青田、文成等地室内滑雪场运营良好。山区海岛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建设条件,为浙江冰雪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闪耀的“浙江制造”赋予了集群优势。三门县作为中国最大的冲锋衣生产基地,拥有300多家各类冰雪户外服装生产企业,年产值更是超过20亿。以膜具制造闻名的台州黄岩,轻纺材料闻名的绍兴柯桥及宁波北仑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的滑雪设备生产集群。“浙江制造”积累的品牌效应也在冰雪装备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3、推动山区冰雪文化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一是成立浙江冰雪运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冰雪运动工作机制,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二是加强统筹谋划,结合山区海岛县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休闲娱乐、社会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建设冰雪场地,提升冰雪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借鉴国外冰雪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培育打造以冰雪运动为主,集运动休闲、体育旅游和养老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冰雪运动小镇。
第二,坚持引育并重,培养冰雪运动人才。一是建立健全浙江冰雪运动人才储备机制,充分利用省内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通过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和交流学习等形式,培养应用型冰雪运动专业人才;二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冰雪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经营管理等人才,并选派冰雪运动学员赴冰雪强国(省)进行训练、交流和合作;三是实行跨界跨项选材,通过“省市联办”“省队市办”等形式,培养冰雪运动竞技人才。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完善冰雪运动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冰雪运动专项资金,支持冰雪运动普及等相关活动,提升冰雪运动发展水平;二是加大对冰雪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对冰雪运动相关项目给予适当财政支持,降低冰雪产业前期投资与后期运营成本,促进冰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三是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浙江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浙江冰雪产业发展投入的市场化、多元化。
第四,加强科研创新,完善冰雪产业体系。一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研发制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设备装备,努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浙江冰雪设备装备品牌;二是积极引进冬奥科技支撑团队、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加强浙江造雪、储雪技术研发,助力浙江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冰雪设备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加快产品与新材料技术、AI技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四是通过税收、土地和水电等政策优惠,培育建立浙江冰雪产业园区,形成冰雪产业集聚效应。
第五,加强市场培育,营造冰雪文化氛围。一是健全冰雪运动赛事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具有浙江特色的冰雪赛事IP;二是丰富冰雪运动项目供给,探索设立“冰雪日”,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商场、公园、社区和乡村,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服务;三是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优势,加强对冰雪场地设施、冰雪嘉年华、冰雪赛事、冰雪文化等内容的传播;四是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体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媒体和个人多元化传播格局,营造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
第六,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一是要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抓牢冰雪场地设施、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冰雪运动安全系数和应急处理能力;二是要改变“一季养三季”模式,积极打造滑雪场非雪季精品踏青、避暑、研学等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活动,实现由单季经营向四季运营的转变;三是要充分发挥浙江互联网优势,搭建平台,提供线上购票、培训、赛事、讲座等冰雪文化服务,提高冰雪运动参与的便捷度。
结语
探索没有止境,浙江作为生态文明大省,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杭州亚运机遇,高质量发展山区海岛县冰雪文化生态产业,打造浙江文旅新地标,做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浙江行动。
作者简介:
于佳彤,女,中国计量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研究。
刘力,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浙江树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生态评价等领域研究。
课题信息:本文系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基地开放基金课题“生态文明视域下浙江山区海岛县冰雪体文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XFJY202306)、浙江省统计研究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TJQN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