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省政府报告,把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列入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大工程”,提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过程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体验,如何让文化加持旅游产业,做活旅游业,是社科赋能的重要内容。
近日,由温州市社科联主办,温州市收藏家协会、温州市鼓词研究会、温州市郭楚望琴学研究会、龙湾区永昌堡文化研究会协办的大走访大调研“社科走亲”活动走进平阳,围绕“走进古邑平阳·挖掘历史文化”主题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参观考察平阳坡南街、木偶生态园、南拳文化园等地。
专家在实地调研之后,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温州市文史馆馆员、温州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声和发言,今年恰是平阳建县1740年,全长1.7公里的坡南街经过规划和整理,仍保留和承载着平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其石牌坊、石板路、古石桥、古埠头、老商号、老街巷通过精心修葺,还原了千年风貌,重新激活了这条浙南闽北古驿道的生机。建议要以坡南古街为主线,与南拳文化园、木偶艺术馆、文明古塔、小南塘河等相连接,引进聚人气旺商气的业态,形成高品质的文旅项目。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航建议围绕坡南街为核心,一是植入文化,深入挖掘相关历史名人,把诗文与故事展示在沿街沿线,比如最早的南朝谢灵运就在通福门一带写有《游岭门山》诗;二是区块升级,如果说平阳古城的形状像一个口袋,装满千年的历史人文,那么从南门到坡南街这条路就像系紧袋口的长带,因此可以向北延伸到南门,重建南城门“通济门”,与通福门、问津亭三点一线,构成完整的文旅链条,向南沿着水路通至鳌江,建设岸边游步道、健身跑道,扩充街区的体量。
温州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方岚则认为:一是工程建设上应重视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打造,不仅要保护好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河、巷、房、院乃至古树等外,特别是对沿街14座不同时期的桥梁需要精准做好维护修缮与文化挖掘,同时还要注重对主街周边背街小巷的辐射打造,逐步在空间上形成坡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二是产业业态的引入上应以“传统商业”为主,开展多样化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需防止过度开发,通过对街区环境容量的分析,维持居住和商业的比例,从“功能性质、风格特质、适用对象、使用时段、主要活动以及功能的整合入手,结合街区形成动力因素和街区自身的价值特色,逐步形成坡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品牌活力。
(平阳县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