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二十一届哲社奖获奖成果|《中国教育方针论稿》
发布时间: 2022- 05- 05|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师范大学杨天平教授著《中国教育方针论稿》一书,2020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中国教育方针论稿》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近现代中国教育方针的通史、通论性学术专著。

该书的学术贡献:以教育方针的发展史实为基础,致力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通论研究,旨在阐发其基础理论,呈现其发展轨迹,分析其丰富意涵,揭示其基本规律。作者遵循源于史实、忠于史实、以述为主和高于史实、论从史出、述论结合的原则,按照从现象到本质到概念及概念是从历史中产生出来的结果等方法论思维,运用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相结合的定义思路,多维聚焦于教育方针的概念,阐明教育方针的涵义,揭示教育方针的特性,并运用关联辨析、发生学定义等方法,对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目的、教育宗旨等概念加以比较,着重阐明教育方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分析教育方针的制定、分析、实施、评价等活动过程。

同时,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近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演进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为研究重点,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教育方针思维为分析框架,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教育总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考察,发凡探微,兼综条贯,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得失,科学分析现行教育方针的内容,从而为广大读者走进教育方针的世界、品读中国的教育文化提供系统的学理依据。

该书的主要内容:全书分四篇。第一篇教育方针基础论,阐述教育方针的基础理论,综述前清、民国至新中国、新时期有关教育方针的研究,界说教育方针的内涵、外延、特性与关联及其活动过程;第二篇教育方针演变论,缕述晚清政府、民国前期、民国后期教育宗旨的演变及民国以来各殖民地区的教育方针政策,分析其基本内容和特性;第三篇教育方针发展论,专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新中国成立后30年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改革开放40余年来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科学发展;第四篇教育方针评价论,综合运用教育政治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史学、教育管理学等跨学科思维,纵论中国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着重从学理层面阐释党和国家现行教育方针的丰富涵义,从而为读者准确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方针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现行教育方针提供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参考。

该书的重要意义: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填补有关教育方针研究的空白,有利于阐明教育方针的基本原理、繁荣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方针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利于指导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规范教育方针的实践活动、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不仅有利于他们系统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发展轨迹、准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容、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涵义,而且也有利于他们更加自觉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该书的社会影响:该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类一般项目《党的教育方针研究》(BAA100012)后续研究成果。其核心内容在国内外相关刊物陆续发表,总计40多篇。其中,《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出版物发表2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CSSCI源刊及全国中文核心出版物发表20多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转载3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

作者简介

杨天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方针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