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源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革命斗争的缩影,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浙东地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革命遗迹遍布、党史资源富集。浙江省慈溪市是全国建立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党史资源。充分利用慈溪市党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浙东红色文化品牌,对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强化文旅结合,打造浙东抗战的红色品牌。慈溪市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创建地、三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地。抗战印记是慈溪市红色文化最突出、最浓郁的元素。全市革命遗址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抗战遗址,尤其是慈溪市南部沿山一带,集聚了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委领导的党政军机关旧址及众多战争遗址,在浙东抗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这一红色元素的影响力、辐射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遗址及纪念馆多点分布、规模较小、层级不高,未能产生品牌效应。因此,可以围绕浙东抗战遗址,结合旅游开发,进行重点打造。例如,打造南部沿山线革命遗址群,可以在战争遗址较多、旅游禀赋较好的鸣鹤古镇一线,建立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浙东抗战革命纪念馆。为此,可采用综合体模式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旅游观光示范基地、研学基地、培训基地,统筹纳入古镇及沿山线旅游开发,发挥以点带面、串联带动效应。这既有利于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浙东红色文化品牌,又能推动鸣鹤古镇及沿山线的旅游开发。
讲好杨贤江故事,打造“贤江精神”红色品牌。革命先烈杨贤江是我党早期195名党员之一,最早的宁波籍共产党员之一,是党在大革命运动中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也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位于慈溪市长河镇的杨贤江故居,是杨贤江早期居住之处,当地政府将故居修缮后,增辟了杨贤江纪念馆,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党史教育基地。对于杨贤江这一红色名片,一方面,要做好“贤江故居”“贤江故里”的文章,以故居及纪念馆为主体,将“红色贤江”与属地村容风貌塑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红色传承教育及研学基地;另一方面,要做好“贤江精神”“贤江文化”的文章,通过每年组织举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讨会、纪念活动,大力加强杨贤江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的内涵挖掘与研究;同时积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打造高质量的红色作品,提升杨贤江先烈在当地的文化教育影响力。
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打造合作办社的红色品牌。慈溪市五洞闸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红遍全国,新时代依然具有独特、深厚的精神价值。20世纪50年代,五洞闸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浙江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发展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生命力。1955年毛泽东同志批示“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五洞闸合作社还曾获得农业部“爱国丰产奖”,成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旗帜。今天,慈溪市新型农民合作经济体系建设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创出成功模式,农合联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对此,要围绕“五洞闸经验”塑造,设立“五洞闸经验”展示馆,将五洞闸合作社、新时代农合联建设有机串联起来,提炼内在精神价值,赋予时代新内涵,展示历久弥新的生机和风采,努力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形成影响力、知名度。同时结合“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用“五洞闸经验”教育人、激励人、启迪人,使之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
丰富红色文化建设,打造综合场馆的红色品牌。建于2017年的“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馆”,是浙江省第一个县市级党史馆,也是慈溪市最主要的党史、革命史、发展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溪市党史馆建成以来,年均接待参观团队超过250批次、参观人员1.4万人以上,但其社会影响力及辐射面不够大。为提升其服务红色革命教育的社会效果,可以利用现代化、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如全息投影、AR/VR、智能导览等科技手段,配套建设解说、引导、服务等设施,提升场景感、体验感和互动感;鼓励红色主题的文学、摄影、影视、动漫等创作,邀请作家、摄影家、艺术家进行红色主题创作活动,策划开展红色旅游征文、摄影作品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与本地农特产品、“非遗”产品、传统手工艺以及文艺演艺等相结合,塑造红色文创IP形象,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积极促进文化创意赋能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充分利用党史资源,打造浙东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需要将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的新要求结合起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以开拓创新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升品牌建设成效,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锤炼党性提供阵地支持。近年来,当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本土红色文化建设,通过创新发展,建章立制,积极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社会建设,赋能当地教育熏陶功能,成为当地广大党员群众、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也成为当地一张越来越响亮的文化品牌。
作者:曹辉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