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 张生祥: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师学科融合能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 2022- 03- 17|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外语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专门用途英语、云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外语教师的教学模式趋向多样化。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不仅要学会与互联网技术共处,加强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习得,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还要优化自身课堂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学科视野宽、专业素养高、思维能力强的社会创新人才。

学科融合能力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从国家整体战略上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急需一大批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语言服务类专业人才。外语类高校除了要满足本土化人才需求,还要结合自身优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外语教学是一个不断持续更新的跨学科融合过程。要实现这些教学要素的整合,外语教师可以采用专门用途与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融合式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科融合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丰富,还能从中认识到学科融合式方法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再次,社会更需要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外语专业人才。据调查,外语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究其原因,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仅仅停留于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摆脱单一课程教学形式的困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学科融合的教学前提:困境与问题

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师学科融合过程并不顺利,主要表现为学科融合机制缺乏、学科融合辅助环境缺失,这是目前外语教学在学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不同学科的基础条件下,外语语言文学学科更应该与相近或相似学科进行交流沟通,以支撑学科自身的发展。无论在机制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现阶段外语教师还缺乏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不同学科的学术与课程交流没有被全面地融会贯通,这些都不利于外语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式教学。

目前,外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充分将外语实验室、云技术等手段融入外语教学中。现代化外语教学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外语教学模式已出现从教到学的转变,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尤其是开展拓展类的外语知识教学活动已成为当下外语教学的常态。如何利用云技术建立外语教学云端资料库、外语学习交流云平台,是外语教师在学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

学科融合能力提升:新要求与多样化路径

“新文科”对外语教师学科融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师不仅需要长期专业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教师积极学习专门用途英语、云技术知识,并做到外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外语教学与云技术相结合,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建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共同体。外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的结合可以通过建立外语教师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专门用途英语外语教学实验室,让外语教师明确如何进行学科融合。同时外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参加专门用途英语在线学术交流论坛,成为论坛成员,逐步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分享教学资源及心得。

第二,建设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验室。外语教师通过在专门用途英语虚拟实验室和仿真模拟实验室突破原有专门用途英语外语课程实验的界限,增加了趣味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外语教学模式,利用实验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加深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与兴趣,也能更好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外语学习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外语教学与云技术相融合。外语教学与云技术的深层次结合可以通过建立新型开放式共享云盘、建立新型外语专业数据云平台、建立新型师生教学互通云平台,利用好云技术的先进手段,更能发挥外语教学的优势,同时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相互学习、交流。由此,师生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方便云盘后台量化分析师生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传递情况。

第四,打造外语专业数据云平台。外语教师通过外语专业数据云平台,如抖音、微视频等云平台可以把各种教学资源实时存档到数据库中,方便及时调取最新的外语教学信息。外语教师通过新型师生教学互通云平台,进一步分析获得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有效制定教学方案及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云平台环境下让丰富多彩的外语教学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给每个师生,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效果。

新文科大背景下,高校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外语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方向,外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迎来新机遇。作为教学主体,外语教师应该通过学科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将专门用途英语、云技术融入外语专业教学,为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钢  张生祥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