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持续变化,国际组织已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的重要力量,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向来支持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建设“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尝试通过更积极深入的国际组织参与来更好地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以进一步彰显大国担当。与此相呼应,学术界对国际组织的关注及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研究对象从最初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延伸到非政府国际组织,研究范围从早期的欧洲区域性研究拓展到了整体性学理探索,聚焦点从基本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延展至经济、教育、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方兴未艾之势已成。
把握当前国际组织研究的热点话题
中国学者视角下的国际组织研究可大致分为概念界定、内部管理、外部作用及国家参与四大板块。概念界定研究多沿用国际法学专家的观点,从成员组成、目的、机构设置等角度对国际组织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基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这些探讨构成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内部管理研究聚焦国际组织行政管理的结构、特定及关键机制,其中:行政体制研究主要关注国际组织的机构设置、运作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人事制度研究在推介国际公务员体系的基础上重在探讨国际公务员的培养和输送模式;议事决策研究聚焦召集会议、决策程序、表决机制和财政活动等环节,尝试剖析国际组织决策机制的核心构成要素。
外部作用研究重点探讨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影响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学者们分别从国家、国际体系等主要维度探讨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产生的影响,重点聚焦其在特定国际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并挖掘出议题性质、国际组织能力、组织领域与议题契合度、合作模式等影响国际组织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
中国学者的国家参与研究主要聚焦世界大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况,并重点聚焦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历史、进程和效果等。上述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国际组织的了解与认识,而且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重视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独特价值
然而,从文献梳理中不难发现,学界对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关注十分有限,而对于面临繁杂多语情境的国际组织而言,语言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及语言政策直接影响国际组织内外部沟通及日常管理,在组织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且极为微妙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领域。
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双重二元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与象征价值,二者共存于国际组织的日常管理与长远治理架构。国际组织的机构同样具有二元性,在其行政机构与成员(国)的语言政策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化诉求。一方面,语言沟通效率直接关乎组织运作效率。作为运营管理主体的国际组织行政机构出于效率考量,往往倾向于采用统一的工作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具有不容忽视的象征价值,代表成员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及身份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母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因此,国际组织出于平等考量,必须注重语言多样性。这种双重二元性使国际组织语言政策更加复杂,甚至存在冲突性抉择,政策制定及运作背后蕴含的复杂作用机制也因此更值得深究。
此外,特殊场域语言政策的独特性也进一步彰显出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国际组织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语言管理场域,其语言政策在组织行政机构内部及成员之间广泛实施,在语言管理中表现出区别于主权国家或其他组织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不仅是国际组织管理与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识超国家层面语言生态的关键。这一切都说明,加强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迫在眉睫。
找准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着力点
结合已有的国际组织研究及语言政策研究找准着力点,对于推动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研究至关重要。首先,就理论基础而言,应当在借用相关领域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不仅可以采用语言政策领域的成熟理论,更应当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经典理论,以增强理论的阐释力度,并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的理论构建,以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
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应当大力拓展研究对象与范围。有限的已有研究多关注特定大型国际组织特定的语言选择问题,难以呈现政策全貌及深层特点。后续研究应当拓展研究对象,同时关注显性与隐性语言政策,探索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多种语言政策,通过对比总结共性与差异,并尝试历时演进分析。特别是对于中国学者而言,应当立足于国家需求,在探索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基本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为中国国际组织外交提供建议与启示。
再次,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当重视方法的多样化。已有研究多停留于理论概念性探讨或依赖于单一的个案分析,后续研究应当加强量化实证数据的收集与运用,并基于不同方法的特点,逐步探索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路径。
最后,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关涉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跨学科对话与合作,合理借用、对接、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及议题,是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研究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慧玉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