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杰 方慧:跨学科视野下高校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2- 02- 10|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新文科即是在这一新的历史定位下,以传统文科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旨在促进文科教育的融合升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出的教育理念。

新文科之“新”,突出表现在其构建过程中强调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大体是以学科专业为单位进行的。然而,科学研究涉及的学术问题,往往不限于单一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要面对的复杂问题,也远非分科专业的知识所能应对。因此,优化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复合性,构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既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为了学科交叉而学科交叉,首先要尊重文科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正如《新文科建设宣言》所说的,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不仅需要坚持尊重规律,即尊重文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新文科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基本前提,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即在传承中创新是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一认识,宁波大学历史系经过不断摸索,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多方参与的,以“坚守,跨界,融合”为导向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其一,“坚守”。历史学作为一门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不懈地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践行放在首位。宁波大学历史系向来重视将高校师生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相融合,党务工作与学科建设双融双促。历史系以建设学习型支部为目标,推行“本硕联动、师生互动”的工作机制。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名师讲座、学术沙龙、研究生论坛、学术节等活动来增进交流与互助。在思政队伍建设方面,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构建综合性的学生培养团队。以历史系专业教师为主体,建立了“宁波大学历史学科思政指导团”,并且在全校范围内精选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及行政人员加盟到指导团中,从而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将社会实践打造成学生的第二思政课堂。近年来,在历史系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包括镇海口海防遗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慈城烈士陵园等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活动过程中,每支实践队伍均配有专门的思政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体悟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以上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历史系获得的国家级荣誉有2019年度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以及首批全国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等;省级荣誉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其二,“跨界”。首先是跨专业教学,即结合地域研究特色与资源,开设特色课程模块以打破历史学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教学壁垒。例如,宁波大学历史系着力培育的“浙学研究学科化教学创新团队”,通过设置浙学教学模块,来打通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翻译学、旅游学、地理学等多个专业,将“浙学”研究建立在现代学科之上,构建起学科化的课程体系,打造新时代浙江的特色文化品牌。其次是跨学科合作,即历史学与其他专业建立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关系,协作完成各类课外学术科学创新项目。例如,由历史系与新闻传播系学生共同组成的“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与现代传媒学术综合训练”学术团队,近年来就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既包括历史学专业学生主持、新闻广告专业学生提供方法指导的“从闲居无聊到聊赖有声:口述史与文化养老相结合形式的探索”项目,获评为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也包括新闻广告专业学生主持、历史学专业学生提供学术支撑的“如‘宁’所愿: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终关怀全链路模式探究——以宁波市为例”,获评为浙江省第十七届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其三,“融合”。首先是教研融合,即由师生组成探究式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历史系本科生课程“公众史学”,遵循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支撑教材《公众史学读本》入选为首批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相关教学案例亦获评为2020年度浙江省本科院校 “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其次是产教融合,即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了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掌握实际技能,形成不可替代的专业竞争优势,历史系在宁波市范围内先后建成了23个教学实践基地,其中既包括宁波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宁波钱币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河姆渡博物馆、御承堂美术馆等文博单位,也包括效实中学、蛟川书院、仁爱中学、惠贞书院等学校。而且这些基地或在校内及周边,或在市中心,或在市郊区,大致以宁波大学为中心,呈三环分布,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阶次开展。最后是线上线下融合,即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早在新文科理念提出之前,历史系就曾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专题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课程教学团队,致力于打造以浙东历史文化为中心,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混合式课程群。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的新时代,高校历史学专业要适应这一形势,就必须专注于新文科建设,发挥学科集中、师资充足、人才荟萃等优势,培养出具有广博知识、创新思维、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获宁波大学刘孔爱菊教育基金资助)

作者:童杰  方慧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