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社科界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发布时间: 2022- 10- 26| 来源: 宁波市社科联|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领会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近日,宁波市社科联组织开展了社科专家热议二十大报告活动。本期推出6名来自市、区(县、市)社科联,市委党校,在甬高校相关负责人、专家的解读。

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副院长、副主席、党组成员陈建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之后,第三次强调“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生成逻辑、深远的时代价值。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地方优秀文化研究高地和传播、展示、体验和转化中心,用先进的社会实践和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在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推进“二者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活力。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执行主任、宁波大学社科联副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党的二十大是在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特别是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扎实推进“两个先行”、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和价值遵循。大会报告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将是必由之路。我们宁波大学也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加强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资源支持。

宁波市鄞州区社科院(联)院长(主席)鲁霜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八八战略”,这是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系列重要思想的初步探索和前奏曲,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书记也曾34次到宁波考察指导,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是宁波发展的“思想富矿”。作为社科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学习好、阐释好、贯彻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好、总结好、宣传好地方优秀实践案例,在谋发展、闯新路、开新局中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

余姚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黄士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余姚名人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弘扬,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下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持续发力。首先要继续通过世界阳明学大会、黄宗羲思想研讨会等活动,深化河姆渡史前文化、姚江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的挖掘传承,讲好宁波余姚故事。其次,要做好史迹的保护修缮,数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其三,要深化社科普及,积极创新载体和手段,使优秀传统文化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博士葛国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党校青年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努力站稳党校三尺讲堂,切实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学习开源头,切实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做“教研资学”一体化发展的践行者,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自身作为甬江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首批培育对象,更要夯实学术根基,强化学术训练,多出学术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严谨、端正的态度“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做好社科成果转化,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传媒与法学院院长助理李义杰: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自信。看到党一直以来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着重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任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高校社科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日常科研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国家及地方发展重大问题,认真做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为中国文化传承传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

(宁波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