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 | 嘉兴明清女性画家史话(下)
发布时间: 2021- 09- 13|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一、 薛素素的绘画艺术

(一)生平介绍

薛素素又名薛五,字素素,又字素卿。一作雪素、素君,小字润娘。吴人(今江苏苏州,一作浙江嘉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为江南名妓。自幼在江湖马戏班卖艺,练就驰马、走索的本领。人言素素有十能:诗、书、画、琴、弈、箫、饮酒、驰马、走索、射弹也。明胡应麟《甲乙剩言》记载:“京师东院本司诸妓,无复佳者,惟史令吾宅后有薛五素素姿态艳雅,言动可爱,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 “著有《南游草》(未见)。薛素素婚姻极为坎坷。曾多次从良,先后嫁与李征蛮及油德符为妾,但都不能尽如人意,后来下嫁吴下富家袁微之,以妾终老。

(二)绘画成就与流传

薛素素是明代名妓画家的佼佼者。以绘画最为见长,尤擅兰竹。她师承于文人,几笔便可绘兰竹姿态,不事雕琢,有豪侠的气概。胡应麟《甲乙剩言》评其画“各具意态,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薛素素的传世绘画作品有多以兰竹为主。

《兰竹图》扇,金笺,水墨,纵15.6、横48厘米。扇面右下角绘一立石,石旁、石后的兰竹相映,石下有蕙草点缀。 扇左题“丁酉(1597年)夏日写,薛素素”,下钤朱文“薛印”、白文“五郎”。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竹松梅图》卷,纸本,水墨, 纵29,横417.5厘米,如图(局部),卷首有夔倚的题诗,及壮陶(斐景福)序,然后是薛素素所绘11个盆景图:竹兰石盆景;松枝、 香兰、荆棘相插花瓶;兰竹、荆棘草、湖石盆景;幽兰、蕙草相插花瓶、兰竹争荣勃发盆景;梅兰相插花瓶;兰竹石盆景;灵芝、兰竹相插花瓶;兰竹石盆景。卷画尾题“戊戌(1598)年秋日薛素素写。”钤朱文“素心人”。画卷后幅又有赵真、张凤翼、沈同生、顾天阶、许经、钱载、张燕昌等明清文人题跋。后幅的中段有戊戌(1658年)夏六月颜翔画的薛素素小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墨兰图》扇,金笺,水墨。纵15.8、横45.3厘米。扇面左下角绘一丛香兰。兰叶纵横延伸至画右,舒展飘逸。扇右墨题:“辛丑(1601)夏日戏笔。薛素素”。下钤二方朱文“薛”、“素”。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溪桥独行图》扇,金笺,水墨,纵15.5厘米、横48.2厘米。扇面左半部绘陡峭的山石与数株杂木,枯荣相生;有静水盘山而绕。扇右半部绘一小桥横架两岸,岸上一头带簪花女子正静思独行。画右上款:“甲寅(1614年) 孟春薛氏素君为孟畹黄夫人写。”下钤朱文印一方,不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墨兰图》扇,纸本。纵15.8、横45.3厘米。扇右绘斜坡方石, 石后掩映青竹数杆, 石左侧一丛幽兰生机勃发,二朵兰花含羞而放。石右上处墨题“甲寅(1616年)新春写。素君。”下钤朱文“薛”、“素君”。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吹箫仕女图》,绢本,水墨,纵192.5厘米,横103.5厘米。画中一仕女在山坡曲栏前吹箫,前景石坡水仙绽放,远景细竹婆娑挺立于奇石后。用笔兼粗带细,仕女面庞的刻画工整细腻。自题“玉箫堪弄处,人在凤凰楼。薛氏素君戏笔。”钤“沈薛氏”、“第五之名”白文印。现藏南京博物院。

《梅花水仙图》纸本,墨笔,纵100.7厘米,横25.6厘米。画中底部写秀石,勾染横点,笔触厚重,石上梅以水墨写枝点花,水仙则双勾白描。石、梅、水仙构图布局严谨,有序,墨色对比明快。现藏上海博物馆。

《兰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77.5厘米,横31.6厘米,1598作。青石后绘墨兰两丛,淡墨轻笔,长撇兰叶,神韵飞扬,画兰花,浓墨点蕊。浓墨短撇竹叶。以浅墨勾石,笔带飞白,坡地略施点苔。画面注重突出物象间的质感和关系,以石衬竹的挺峭和兰的俊雅。画左上方,仅题跋语:“戊戌上元日,薛素素写于叔清兄之西斋。“画幅上还有汪元范、米云卿、方向孝等人的题诗。现藏上海博物馆。

《墨兰图》,轴纵90.6厘米,横32.7厘米,画面的上部是薛素素的长篇题跋,共计三百多字,黄庭小楷书写,字迹工整秀丽,颇具文采。“惟幽兰之芳草,禀天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甲寅八月望前一日闻寅戏笔。薛氏素君。”钤印“薛素君”、“第五之印”。书画相融使《墨兰图》充满了诗情画意。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万历二十六年(1598)作的纸本水墨《芝兰竹石图》、万历二十九年(1601)与马守真合写的《兰花图》卷、万历三十一年(1603)作的绢本设色《紫藤鱼藻图》(传),水墨泥金扇面《河神图》(传)。南京艺兰斋美术馆曾展出薛素素的早期作品《兰竹图》手卷,绘倒挂兰蕙于泥金纸上,以石青石绿设色,为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所画,画上钤清代书画收藏家安歧的收藏印。素素笔下兰竹多生于山间水畔,虽“下笔迅扫”,但笔致隐含柔和之韵。虽文人画的风格浓郁,但难以看出宗于哪家哪派,应是博采众法后变诸法为己用,在大量的临仿后出自机杼而形成的风格。在段勇、张遇、李晨的《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一书中,载有两幅薛素素画作藏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学院:一幅为《双钩墨兰图》,卷,纸本水墨,纵31.8厘米、横60.3厘米。卷末自题“辛丑春正月写,薛素素” (1601年)。另一幅《菊竹石图》扇面,金笺水墨18.4×56.7厘米。

薛素素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在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上都有突破,尤其是人物画的涉及在名妓画家中是极少有的。她的兰花婀娜多姿,逸笔草草,不事雕琢,亦符合她豪侠的气概。在绘画上具有独创性,但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继承。晚明具有文人画风格的写意画风对名妓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使她们临和学习具有文人画风格的绘画,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与男性画家相比毫不逊色,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明代绘画,并且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

在当时是社会环境下,青楼女子培养艺术兴趣的根本是以男性文人的审美标准为标准的,要迎合男性文人的审美趋向和意识。但是她们却能够把自己真实细腻的情感融入绘画之中,与文人画有一定的区别。她们开创了一个文人画家难以表达的女性情感世界,这在画史上是有着独特意义的。作为一位青楼女性的代表人物,薛素素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绘画史上女性画家的典型,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绚烂的一页。

二、 李因的绘画艺术

(一)生平介绍

李因(1601-1685),明末清初画家、诗人。字今是,号是庵,别号龛山逸使、海昌女史,晚号今生,会稽(今绍兴)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早年为江浙名妓,后为海宁葛徵奇侧室。虽出身贫寒,但资性聪敏、刻苦好学,常“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虽生而韶秀,却耻事铅华,闲暇时以诗、书、画为乐,终苦学成才,成为当时有名的女画家兼女诗人。后因所作诗《咏盆梅》中一句“一枝留待晚春开”为海宁葛徵奇(?-1645)所倾心,约于1628-1629年间被纳为侧室。随葛徵奇游历各地,夫唱妇随,品名书赏奇画,摩玩古器唐碑,且自为师友,时合作画,或妻画夫题,“从介龛宦游十余年,每遇水木明瑟,风日清美,是庵辄濡墨作画,画成,介龛加以题识,用芥庵二字私印钤之。阄韵赌诗,以为笑乐”。清顺治二年(1645),葛徵奇因明亡而忧愤郁结逝世。李因则毁容守志,独居故园,靠纺织与卖画维持生计,为人所称道:“时在秀州,友人偶言公故姬李因守志,毁容屏艺,自甘岑寂,有古闺侠风”。终生以明人自居,画中从不署清代年号。1685年逝世,传世有《竹笑轩吟草》(初集、二集、三集),存诗522首,词22阕,无所出。

(二)绘画成就与流传

李因工画山水、花鸟,疏爽隽逸,毫无女子纤弱之气。诗笔清奇,有中唐遗韵。山水师法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花鸟画则取法于陈道复。在写意画风基础上,又以自然为师,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上避开女画家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的弊病,潇洒随意,备受时人赞许。[清]黄宗羲的《李因传》中载:“当是时,虞山有柳如是,云间有王修微,皆以唱随风雅,闻于天下,是庵为之鼎足。”葛征奇去世,时年李因35,此后40年中,穷困凄凉,以纺织为生,兼作画自给。晚年仍奋发学习、写作,正如自述所谓“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

《海宁州志稿》卷三十九《列女志·才媛》载:画法白阳,名重都下,吟咏间作。

《杭郡诗辑》言其:“洒然落笔,则花竹之夭斜,禽鸟之飞跃,高淡生动,净洗铅粉妍媚之习”。《妇人集》评价曰:“是庵作水墨画鸟,幽淡欲绝。”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则认为其“水墨画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徐渭)白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汪端云:“北苑南宫今代少,画家谁似李龛山?(自注:李因号龛山女史,工写山水)。”(《题采石夫人白云洞天图》)其夫葛徵奇则叹曰:“山水姬不如我,花鸟我不如姬。”李因晚年以作画为生,据说海昌一带模仿者竟达40余人。近代藏书家叶恭绰赞其曰:“生香活色写生绡,补屋牵庐兴自饶。料共轺车游穗市,风流应得赛张乔。”虽经历清顺治、康熙两朝,但始终以明人自居,画作中从不署清代年号。列中国十大女画家前茅。

花鸟作品《荷鸳图》轴。绫本。墨笔。纵130厘米,横50厘米。如图1643钤白文“李因印”,朱文“亦史”印。左上有葛徵奇题四言诗一首:“芰荷为衣,芙蓉为裳。双飞者翼,相与徜徉。”款“时崇祯十六年四月浴佛日识,海上葛徵奇”。钤朱文“芥庵”、白文“葛徵奇印”,朱文“介龛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李因30多岁创作的一幅花鸟画,亦是李因夫妇恩爱情笃的诗画合壁之作。

鸳鸯是夫妻和谐美好,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历来是花鸟画家笔下的题材,多是成双成对。但李因此图却颇为奇特。图中白荷数支,花叶宽大,清气盎然,一鸳在其庇荫下独自划水。画面有鸳无鸯,甚至连荷花、莲叶、芦苇亦画成单数,给人以凄寒、悲凉之感。1643 年的夏历四月初八,因战事繁,李因与葛征奇即将暂别。其时正遇“浴佛节”,她绘此图抒写心愿,祈佛佑护夫君平安。

《芦雁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49.5厘米,横5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秋天芦塘景色。画面左侧,几支芦苇斜势向上,迎风摇曳,茎叶错综,花穗如雪。塘边息着3只大雁,一只低头觅食,一只交安眠,一只昂首呼喚。而另一只原本飞在空中的大雁听到叫声,急速展翅下期,伸长脖子,着实有趣。这大概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吧。全幅留白过半,意境空旷苍茫,用笔简洁宛转,形象栩栩如生,体现了画家水墨写意的特色与功力。

《梅花双禽图》轴,绢本。墨笔。纵142厘米,横47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如图,此图款署“癸卯冬日海昌女史李因画”,其时即清康熙二年(1663年)。写一湖石背后,两枝梅花悄然斜出:一枝依势向上,一枝转折向下。枝上各栖一禽,上者仰天张望,下者俯首凝视。画面布局新奇,笔墨苍润,情趣生动。湖石用细笔略加勾勒,淡墨皴擦,浓墨点苔,再在石缝中画一丛劲草。梅以没骨写意,笔致遒劲洒脱;梅朵随心勾勒,疏落有致。双禽亦以没骨精心绘成,妙为点睛,栩栩栩如生。

《果蔬四屏》如图。绢本花卉。1628年。裱为四轴,未见李因时间落款。每屏画均以中间留白分上下两部分。上下皆绘四时果蔬,并题诗钤印。“四屏”内容连贯,钱大昕款题为“轴”,宜作后裱轴为允当。李因画题记 8 处,皆与画相配,尾押8印。留白处有朱彝尊、钱大昕、洪亮吉题跋钤印。并有“永年武延绪藏过(朱)”、“福鼐永宝(朱)”、“武福鼐(白)”藏印。据彝尊画题知1682年与葛徵奇女婿谢介三学博,同观此四屏于谢家味莼园,认此系李因早年作品。四屏行楷工整,雄放自然,画格清秀淡雅,诗绍六艺风雅,韵通乐府幽逸,寓风月画禅之意,当作于李因未嫁时。河南大学藏。

山水《越中八景图》册。可谓李因山水画的代表作。如图,16开。彩绘写实绢本。纵33.1厘米,横28.8厘米。其中画八开 均无款,钤“是庵”阳文圆印于左下角或右下角。八景分别为“禹庙吟风”“越台樵唱”“柯亭椽竹”“兰亭醉月”“鉴曲渔歌”“辰闸潮声”“石宕观鱼”“钱溪塔影”。 均为工笔 。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现流传的李因画作80余幅。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辽宁省旅顺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院、泉州市安溪县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浙江省海宁市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博物馆、广州市美术馆、杭州西泠印社等均藏有李因画作,亦有个人收藏。

三、黄媛介的绘画艺术

(一)生平介绍

黄媛介(约1620~约1669),字皆令,秀水人(今浙江嘉兴) ,出身于嘉兴黄氏,其家族是文化大族,在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名人辈出。明代吴伟业《吴梅村全集》载:“黄媛介者,体自高门,夙亲柔翰。横塘杨柳,春尽闻鶑;練浦芙蓉这蕖,月明搗素。”为黄洪宪族女,杨象功妻。黄媛贞、黄媛介姐妹与黄洪宪(葵阳)同为檇李黄氏。黄媛介性情淑警,髫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以诗文出名,人以卫夫人目之,书画亦为世所珍。与夫杨世功黾勉同心。有《南华馆古文诗集》、《越游草》、《湖上草》、《如石阁漫草》、《离隐词》等;黄媛介以诗、文、书、画名于一时,被称为“四绝”,受到文坛大家的赞赏。明清著名散文家张岱,曾在《赠黄皆令女校书》诗中赞道:“未闻书画与诗文,一个名媛工四绝。”

黄媛介是明末清初闺阁才女中的佼佼者。她不同于普通的闺阁画家,因命运多舛使她成为一个四处游历,不受约束的女性画家。丈夫杨世功为秀才,黄媛介嫁入杨家后,生活清贫拮据,但她荆钗布裙,安之若素,夫妻相敬相爱,偕隐田园,怡然自得。无奈因战乱黄媛介被劫掠,据周铭《林下词选》记载,黄媛介作《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士。兄姊(原注:名媛贞)雅好文墨,自少慕之。乃自乙酉逢乱被劫,转徙吴阊,羁迟白下,后入金沙,闭跻墙东(原注:琴张居士园名)。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古有朝隐、市隐、 渔隐、樵隐,予殆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 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日《离隐》。归示家兄,或者无曹妹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香港《书谱》杂志(1986年第三期),石鱼撰写的《黄媛介写经砚》一文中写有关于黄媛介对世事变革的感慨。介绍黄氏写经之砚,如图。并附砚铭拓片:“乙酉鼎革,羁旅建康,所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湖之异。嘉禾黄皆令书此,以志困苦。愿书孝经千卷,散布人间。”读此可见她对世事变更,情绪消沉,并以《晋书》所记周凯故事寄慨。该砚檀木盒盖上刻有女史肖像,阴文线刻,就席执书而坐。右上方有明末苏州马宏道题“黄令小影”数字,为清道光时华亭画家黄秋士摹写,可知此像是后来配砚盒时翻刻上去的,当有其来历。

虽然沦落到卖艺为生,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她却始终洁身自好,心中有度。仍以“三从四德”自律。长期的漂泊转徙使得“其所纪述,多流离悲感之辞”,黄媛介虽然顶住“近风尘”的世俗舆论压力,却难于抵抗情感的打击, 终于在相继失去一双儿女后,郁郁而终。

(二)绘画成就与流传

黄媛介可谓风靡一时的“女山人”。擅书画,工诗文,年轻时早已闻名于时,后有人评她为“当代才媛第一”。黄媛介追慕吴镇,得其神髓,擅画山水,识者认为其“逼真梅花道人笔意”,有元人画风。推崇明人董其昌的笔情墨趣。绘景空旷疏远,笔意萧远,线条纤细中内含筋骨,设色以淡赭晕染为主。明亡之际,为躲避战乱,一度靠山水画为生,成为闺阁画家中凭自己的画艺谋生的先行者。黄媛介笔下的山水画作多作非实景表达,彰显文人笔墨的写意风格。

《山水图》。纸本设色。纵25.1厘米,横 37.2 厘米。1651年。如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画上有黄媛介亲笔题款:“辛卯春正写意奉寄河东夫人以博粲教,皆令黄媛介。”后钤“如一道人”朱文方印。可知,黄媛介此画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 正月。写此山水画是用作赠予“河东夫人”柳如是的礼物。

《山水图》扇。金笺纸本,纵16.2厘米,横5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如图构图简洁,以虚应实,笔法看似纤弱却内含筋骨。是明代文人的简淡画风。

《墨笔山水图》扇。金笺纸本,16.5厘米,横51.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如图所示

她的小景,得元人法,潇洒有元人笔意,超逸似过之。人文画画风,符合当时大众的口味和卖画的市场。

《虚亭落翠图》轴。如图 所示,纵94.5厘米,横39.5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1656年。全图用笔清隽秀润,着墨不多意境幽深,画幅左上方,画家自题一诗:“远际生微雨, 虚亭落翠阴。依依新绿满,人道已春深。”全诗句与句之间,诗歌意象之间,保持着因果关系,诗意蝉联而下,如笔走流珠,自然顺畅,形成“意连句圆”的美学特征。

《梅竹花鸟图》嘉兴博物馆藏,如图所示 。设色扇面,金笺,纵16.4厘米,横49.8厘米。扇面左上角落款:“壬辰仲秋日,画呈玉翁先生大词宗教政,弘农黄媛介。”钤朱文印“黄媛介印”、“皆令”。壬辰年即1652年。1959年,金敬渊先生将此扇面捐赠给嘉兴博物馆。金敬渊是嘉兴名贤金兆番之子,晚年寓居上海。

黄媛介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作的《南轩松图》轴、《烟水疏林图》轴,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

黄媛介独特的生活方式,彰显出古代女性从事艺术事业的特殊性和可能性。(清)汤漱玉《玉台画史》载:“皆令诗名噪甚,恒以轻航载笔格诣吴越间,僦居西泠段桥头,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稍给,便不肯作。”她绘画的艺术成就彰显在平常女子不太擅长的山水画创作中,这与她巡游的艺术生涯息息相关,黄媛介有更多机会亲近真山真水,有助于她的山水画创作,也造就了她不同于一般闺秀的审美意趣。黄媛介虽在外奔波,心志仍无暇。也为其他女性打开了将家内生活与职业、艺术、文学成就与妇德、良家身份与交际和流动结合在一起,并行不悖的一条路径。

四、 柳如是的绘画艺术

(一)生平介绍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又名云绢、影怜等,改姓柳,名隐,字蘼芜,后又改名是,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号我闻居士。嘉兴人。一生经历复杂、曲折。幼年生活情况不详,可能是出身大家族却自幼被拐卖,流落于吴江盛泽归家院当婢女。后来在吴江周道登家为雏姬,因颇受宠爱而遭其他姬妾嫉妒被逐出家门。流落于云间一代,与几社名士交好,并参与讨论国事。崇祯八年(1635)春,与陈子龙同居,终因陈子龙家庭反对而被迫分手。之后在嘉定拜程嘉燧、唐升时,李茂出等为师学艺,又隐居西湖汪然名处数年。崇祯十四年(1641)六月,与钱谦益在松江画舫上举行结缡大礼后,过上了一段难得的藏书、读书的书斋生活。顺治六年(1649),32岁时生一女,后适无锡赵玉森。康熙三年(1664)钱谦益病殁,钱曾及族人钱谦光等逼迫下,如是自缢身亡,年仅47岁。钱氏家人以夫人之礼葬之于拂水山庄秋水阁庭中。

(二)绘画成就与流传

柳如是不仅擅长花鸟,亦工山水。花鸟题材主要是花卉、动物、竹石。据王安玲《晚明青楼画家柳如是与她的绘画》一文考证,花鸟画有早期的《花卉册》,画于绛云楼的《柳荫猫戏图》,没有注明时间的《山茶鸟鸣图》《梅骨水仙图》《鱼嬉图》等。如是的画作风格大多清新典雅而文人气息浓厚,其山水画之代表作《月堤烟柳》图是现存唯一的女性画家创作的山水写生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月堤烟柳》图卷。纸本。设色。纵25.2厘米,横126.8厘米。作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时柳氏已为钱谦益妾,二人相互唱和,生活恬静悠闲。款署“我闻居士图于花信楼中”。卷首有钱谦益《月堤烟柳》七言诗及题跋:“月堤人并堤游,坠粉飘香不断头。最是桃花能烂漫,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舞燕双双趁莫愁。帘阁琐窗应倦倚,红阑桥外月如钩。此山庄八景诗之一也。癸未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余目并录前诗以记其事。牧斋老人书。”画描绘的是春景写生,画面长堤环绕,徽月半掩,烟笼塞水,小桃初放,亭台画舫点缀高楼垂柳,别有意趣。《玉台画史》著录。《月堤烟柳》图突破传统女性绘画题材和手法。大胆选取生活中清新宜目的景物,运用写生的手法加以表现,画面生动活泼。有着开风气之先的积极意义。是中国女性绘画最为浓重的一笔。

《柳荫猫戏图》。设色工笔画。左下角落款为“如是女史柳隐写于绛云楼”。画面整体清新淡雅,在一片草丛中卧着一只大猫和两只正在嬉戏玩耍的小猫,它们身后有一大株正在怒放的牡丹花,淡淡白、浅浅红,牡丹底下还有一丛黄菊正悄然盛开。无论是对花还是对猫的勾勒都十分细致工整,线条流畅;花卉的枝叶和草地则用没骨的方法,设色雅致而不落俗套。这充分展现了柳如是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她创作时的心态。大猫的安逸小猫的嬉戏和花朵的绮丽表明此时柳如是正处在一种安逸稳定的生活之中,没有对生活抱以不安。画中左下角的落款为“如是女史柳隐写于绛云楼”,右上角还有钱谦益的题诗,可以看出她此时已经和钱谦益结婚,身份从妓女转变为姬妾,获得了自由,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墨笔凤仙花》。《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记载:“家西园主人藏有墨笔凤仙花,纸本小帧,雅逸绝伦,脱化其迹。”

《花鸟着色绢本》。署“如是女史柳是作于绛云楼”。邵松年辑《澄兰室古缘萃录》记载:“花鸟,绢本,高五寸二分,阔六寸一分。白碧桃一枝斜横,一鸟息其上,柯页精细,翎羽蒙茸。”原为海虞邵氏家藏。神州国光社有影印本。

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月堤烟柳》图外,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有《山水人物册》原吴中蒋氏所藏的柳如是画作,周书田、范景中辑校的《柳如是集》转录。《山水人物册》一个是由八张人物山水册页组成的册页集,现为私人藏品。是河东君为了酬报友人为其画西冷采菊长卷所作。这八帧人物山水,或高柳柴椠门枯闭,或蹲掬溪泉浣砚,或扁舟游淓秋湖,或雨后鉴湖独钓,或碧梧清阁抚琴,或白鹤枣花清舞,或芭蕉书窗独立,柔山软水有明代中晚期绘画的萧寂之风、远澹之趣,仿古便能看到沈周“淋漓水墨余清苍”的遗韵。山石、河流、树木、小丘、楼阁、扁舟,表现出了画者自然率性的笔趣,平易却迷人,有一种诗意般的亲密感。柳如是善以人物点景,大多为身着儒装的文人雅士,人物在房舍或抚琴或执卷,在船中或独钓或观景,抑或行走于小径及桥上等,使得画面情趣盎然,超然脱俗。

柳如是虽为侍姬,但她的爱国救国的才情与气节为世所重,她的一生与政治连接甚密,复明运动、投笔抒国之危难,是侠气、才气和骨气集于一身,不仅只是文人思想的继承与推崇者,也是当时许多男性所不及的,陈寅恪先生十年著《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她的作品当中表达了她的积极乐观、追求自由、开明的思想有着丰富的文人逸士内涵的精神价值,是女性画家中的典范。

五、陈书的绘画艺术

(一)生平介绍

陈书(1660-1736)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年号南楼老人,秀州(今浙江嘉兴)人。南宋宰相陈康伯第十四世孙女。清代著名女画家,工山水、人物、花卉。父亲陈尧勋是位太学生,以善行著于乡所。陈书出自书香门第,乾隆元年恭遇覃恩,晋封太淑人。其画作精品几乎都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博物院。是嘉兴钱氏家族族群文化的缔结者,“没有陈书含辛茹苦的教育,就没有嘉兴・海盐钱氏的辉煌族群文化,就没有秀水画派与秀水诗派”。

(二)绘画成就与流传

陈书是明清女画家中选材最广、技能最全面、作品被乾隆收藏最多的女画家。清宫所藏陈书画作,大部分是其子钱陈群直接敬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在技法上既长于工笔重彩,又精擅水墨写意;在题材上,既工于花鸟,又巧于山水、人物。

陈书的花鸟画宗法明代陈淳(字道复,号白阳)的笔墨,自刻有“白阳家学”之印,以言明其画学渊源。多取材于生活,清秦祖永《桐荫论画》言:南楼老人陈书,花鸟草虫,风神遒逸,机趣天然,极其雅秀。余昔见画册十二帧,系写各种花草。用笔用墨深得古人三昧,颇无脂粉之习。《石渠宝笈》共著录了陈书《秋塍生植图》、《仿陈淳水仙》、《写生图》、《荷花》等九件花鸟作品。它们或写生、或摹仿,或墨笔、或着色,均代表了陈书花鸟画的最高水平。如图,《荷花》图题识:藕亭即景,摹家白阳。水墨的运用自如,充分利用宣纸渗晕的特性,运墨时加强笔意的表现,荷叶浓淡墨迹互融互破,层次丰富,加强花与叶的立体感,活泼而有生机。

作为闺阁画家陈书是山水画创作数量最多、表现技法最丰富、艺术成就最大者,也是山水画被清皇宫收藏最多的一位闺阁画家。她的山水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摹古,一是写生。摹古之作主要是仿元王蒙的画风。如《仿王蒙夏日山居图》轴如图堪称是陈书仿王蒙画风中的代表作。采用王蒙式的高远构图法,展示了自山脚向山巅伸延的景观:山下松木茂盛婆娑,茅屋草舍隐现其中,一道清溪逶迤流长,将画面引向深远。山腰处林木繁杂,枝叶交叠成荫,其勃勃生机令静态的画面顿添动感。山顶处层峦叠嶂,展现宏伟博大的气势。在对山石、松的描绘上,作者也采用了王蒙惯用的笔墨技法:山石先以淡墨略勾轮廓线,然后用浓重的线条加以肯定。石面以皴画法描绘,一是有干湿变化的长条解索皴法,一是细如牛毛的皴擦法,线条有长短有变化丰富且井然有序。山顶多为苔点法,画中松的树干瘦挺,用墨线勾双边。陈书在构图、笔法、意境上均可娴熟的摹仿王蒙。

《长松图》轴如图,是陈书根据室外一株有三百年树龄的古松,创作的写生山水画。全图主题突出,一株长松绘于醒目的位置,松干挺拨、松枝盘曲。作者在松下绘以低矮的水榭、杂木、竹丛等,以衬托松的高大。画面以石青加淡墨绘之,松,翠色如玉,清凉可人。在表现手法上,近景追求较“实”的具象描绘,榭中的人物虽小如豆许,但他观书的动态,及面前的书都画得具体而微。远景描绘得“虚”,竹丛以墨点横向排出,远山以淡墨皴染,山脉的肌理、质感、描绘的简介概括,以“虚”衬近景的“实”。画面既有脱去尘俗的超拔,又有与观者近距离的交融感,意境深远。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令人赞叹。

陈书的人物画与其山水、花鸟相比并不多。目前,存世的人物画仅有数幅,以钱陈群献给乾隆皇帝的三幅最具代表性:工笔重彩《历代帝王道统图》册、水墨写意《四子讲德论图》卷及宗教人物画《普门大士出海图》轴。其中《普门大士出海图》是她中年创作的,希望保佑其子钱陈群仕途顺利。图中山石的画法以墨染为主,石的外轮廓线转折方硬,勾线棱角分明,表现出了山石的坚实质感和它向上托举的力度。普门大士以线描造型为主,圆转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普门大士超凡脱俗的轻飘感,以及恬静而庄重的神态。陈书是位持有读书求仕正统观念的女性,她希望儿子们能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官名,为此,激励钱陈群兄弟读书习文,从不懈怠。钱陈群在陈书的严厉督促下,饱读诗文,学有所成。但是,他在迈入仕途的重要关口,科举乡试考总过不了关。陈书面对屡屡受挫的爱子,便潜心创作了此《普门大士出海图》,希望通过这幅以虔诚之心绘制的画作,赢得外来的宗教神力,帮助她圆自己望子成龙的梦。画成的第二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钱陈群果然中举,从此在仕途上一路畅通。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742年擢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1744 年充经筵讲官....钱陈群对这幅给自己带来吉祥好运,有特殊意义的画作一直很珍惜, 最后,他在80岁(1773年)时,将此图献给一直重用他的乾隆皇帝,从此该图保存于清宫。

陈书的绘画在技法学习上视野广博,学众家所长,迅速地提高自身绘画水平,成为清代技法全面,表现题材多样,不可多得的杰出女性画家。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8ZZ11

课题名称:嘉兴明清女性画家史话

单 位:嘉兴学院

负责人:吕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