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嘉兴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女性画家,不仅有嘉兴籍的女性画家,亦包括嫁于嘉兴的女性,以及客居嘉兴的女性画家。
一、嘉兴女性画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处于杭嘉湖平原的嘉兴,是个历史悠久、风物清嘉的水乡泽国。萨都剌《过嘉兴》云“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便是对嘉兴的赞叹。明清女性画家的崛起和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息息相关。
宋代迁都临安,政治中心南移,嘉兴成为京畿之地,有“三辅”之称。南宋孝宗出生于嘉兴,嘉兴被称为“龙兴之地”。宋宁宗即位后,于庆元元年(1195) 升秀州为府,管辖嘉兴、华亭、崇德、海盐四县。嘉定元年(1208),嘉兴府军额升为嘉兴军节度。知府职衔为知嘉兴军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体制的升格,促进了嘉兴的发展。
嘉兴本是富庶之区,容纳的南渡人口众多,一时成为官宦云集之所、人才荟萃之地。其中不乏官宦之家和世家大族。相氏,原籍洛阳,南宋初随驾南渡,居嘉兴,其八世孙明代为兵部尚书;黄氏,先人为河北元氏,南宋初迁嘉兴,明代世为官宦;屠氏,原为河南陈留人,南宋迁海盐,明代屠勋任尚书,后嗣繁衍至今;包氏,先世居汴京,南宋时迁居嘉兴双溪里;徐氏,先世大梁人,从宋高宗南下,徙嘉兴水丰乡,明代徐必达任高官,现代南门仍有其故居徐家埭;孙氏,先世南宋初自河南扈跸南来,成为嘉兴望族;俞氏,宋代为汴京人,扈跸南渡,后代为嘉兴仕官;著名文人朱敦儒,自河南洛阳迁嘉兴城内放鹤洲;著名学者王明清自河南汝阴徙嘉兴,著《挥麈录》,流传至今;濮凤南渡至嘉兴梧桐乡发展蚕桑,子孙兴商立市建濮院镇,更为世所称。赵孟坚、岳珂均随之迁居嘉兴。此时嘉兴更加繁荣,境内水田大量围星开发,擅稻米鱼盐之利,又盛产丝绢手工艺品,“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的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无论是文人数量、文化素质、文化品位,还是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教育等,嘉兴都成为宋金时期的标志。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苏州、绍兴分别是吴、越文化的中心。嘉兴原属浙西,为吴文化圈的重要成员。明代以降,浙西一分为二,其北部苏南地区分属南直隶(即后来的江苏省),南部嘉兴、湖州划归浙江省。因而嘉禾一郡虽归属越地,却是吴根越角,受吴文化的浸染深久。加之此地川原沃衍而控山负海,物华天宝而民生殷富。丰富的物质产品不仅保证了日常生活的富庶与闲适,同时也为从事各种艺术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而便捷的水陆交通不仅提升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度与自由度,同时在与外界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艺术风格。这造就了嘉兴士人隐逸情结与世俗情怀并重、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相融的人生态度。明代吴门绘画作为一种既恰契嘉兴士人此种人生态度的艺术形式,又与嘉兴绘画同样根植于吴文化的绘画形态,其余绪在家族化与闺阁化的作用下持续影响着有清一代的嘉兴画坛,奠定了嘉兴画风的基本色调。
从明代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开始瓦解,一些官宦贾商或有识之士已开始有了男女平等的朦胧意识,他们让自家女子自幼学习才艺,女子才艺出众亦可为家门增光。女子的才华和智慧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可和尊重,女性的自我意识大有觉醒之趋势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尤其是江南地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已成风气,妇女个性的发展开始逐步得到解放,女性也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中的活动,在观念的倡引下,在绘画这个一向少有涉足的领域里,女性也纷纷施展才华、绽放异彩,一时朝野名士争相为女性画家的作品歌赋题咏,竟成时尚;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诗书画的创作中,至清代,嘉兴的闺阁画家是历代女性画家人数最多的。据不完全统计从地方志、《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的子部文献、及《当湖历代画人传》等文献的查阅,明清嘉兴总计有女画家64人,以嘉善、桐乡、平湖、海宁、海盐居多。其中不乏著名者,如明清鼎革之际的有诗画才女黄媛介,位列我国古代十大女画家前茅的李因,被乾隆皇帝盛赞、历史上作品入藏宫廷最多的女画家陈书……现存作品亦多。显示了嘉兴明清时期女性画家所取得的空前的成就。为传统艺术史的发展与艺术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极大贡献。
二、嘉兴明清女性画家的习画途径
家学,是家庭成员之间教授的学习。多是出生于文化、士绅家族中的名媛闺秀学画的主要途径。富裕安定的家庭生活和全面严谨的女子修养教育使她们以绘画为日常遣情寄兴、娱乐。其父母、夫君、兄弟、姐妹或远近亲属不乏善绘之士。她们在书香翰墨的环境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与启发,可目睹家族成员绘画的过程,更享有得天独厚的书画氛围可观赏学习家藏前人的绘画精品。有助于她们自幼对书画进行近距离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激发出浓郁的创作兴趣;家中丰富的书画藏品,有助于她们在名品佳构中寻求艺术真谛,陶冶情操;亦能随时与喜书擅画的亲属探讨画理、切磋画艺,得到高水准的艺术指点。因而来自书画世家的闺阁画家,其艺术成就在总体上要高于其他背景下出身的女性画家。家族成员具有开放意识,以女子在诗、绘画方面有造诣为荣,支持自家女子习画。如明末清初嘉兴女画家黄媛介,其父、兄、姐均为博闻多识的书画名家,其家学传统与文学氛围,为黄媛介创造了良好的家学环境。女画家陈书,在花鸟、人物、山水画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是作品被乾隆收藏最多的女性画家。
外学,指的是跟随家庭之外的善绘者学习绘画之事。外学出身官宦之家或家境优越的闺秀,她们可以随名师习画。而习画的途径也是多变的,可以是家族传授、自学、临摹样本名作、拜师等交叉进行的。如陈书临仿王蒙、曹知白、唐寅山水画,花鸟画师承陈淳等。此外,明代名妓们在与文人的交往中,为了获得文人更多的赏识与青睐,不断增进个人翰墨素养。文人士绅雅集娱乐亦需要名妓助兴,故为名妓学习绘画技艺提供便利。与文人士绅交往时,名妓有机会观摩到当时或历代精湛的绘画藏品,聆听他们对绘画作品的品评和指点。
三、嘉兴明清女性画家的创作题材
封建社会对闺秀名媛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她们从小生活在深闺之中,无法像男画家那样可以游历山水,交友或尽情交流绘画的技巧,有限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绘画的创新与提高。虽然女性有着独特的细腻,但就绘画创作题材而言,女性画家亦受限于男性画家的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嘉兴明清女性画家所流传下来的女性绘画作品虽有限,但就绘画题材而言,花鸟题材所占的比例最大。人物题材以宗教人物、仕女或称颂男性品格高尚的人物画,而表现山水题材的女性画家与花鸟和人物画相比,在人数上要少得多,其原因是仅有个别女画家有机会亲近自然山水,而闺阁画家无法像男性画家或青楼画家一样到自然中游历体验山水之美,只能以自学为主,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学习山水画知识与技法。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8ZZ11
课题名称:嘉兴明清女性画家史话
单 位:嘉兴学院
负责人:吕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