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悦读|丽泽童书社系列活动:韦苇教授“我与儿童文学翻译”讲座
发布时间: 2021- 04- 05|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324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韦苇教授在红楼会议室带来了一场题为我与儿童文学翻译的讲座。

讲座伊始,韦苇老师以遗失的《中华读书报》为引子,讲述了当下保存研究资料的重要性。随后,韦苇老师回忆了他在1956年与樊发稼共同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的鲁迅先生灵柩迁葬仪式。韦老师认为这是他人生当中所经历的文学大事件,他有幸见到了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家,并且被当时庄严的场景所感染,此事对于他从事文学事业起到了鼓舞和牵引作用。

会上,韦苇老师分享了他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解和体会。一方面,他提到自己对儿童文学翻译并未有过多的功利心,因为掌握外语,又喜好儿童文学,这使得他天然地与外国儿童文学接近,自觉地将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与其世界儿童文学史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过程使其更加切身地触摸到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血肉。因此,翻译工作的坚持也促成了他在外国儿童文学史编写上的独创性。

最后,韦苇老师朗读了三首他翻译的外国儿童诗——《母牛》《土豆手表》《南瓜》。他认为,翻译应当清楚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意识,是被作品牵着鼻子走;此外,翻译的作品更应该有利于本国儿童的接受,应当让中国的孩子读明白。对此,他提倡留心北方人的发音和词汇”“阅读北方作家的文学及影视作品等方法,这使得他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外国语言的本土化转换。例如在《土豆手表》这首短诗中,韦老师将原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害怕贼偷去译成了不怕贼惦记,这一俗语用在此处既压韵,又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传达了原意。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在场的教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仅感受到了韦苇教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初心,同时也加深了对儿童文学翻译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