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31日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来,海宁市社科联第一时间落实会议精神,开展《宋代的硖石灯彩和江南灯会》等宋韵文化微研究,至9月30日已完成16篇成果转化,在社科工作者和市民群众中引起关注。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深刻认识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重要意义,让潮城文化复兴工程主动融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海宁潮城文化复兴工程,提出弘扬传承以潮文化为引领、名人文化为主体、灯彩文化工商文化藏书文化中医药文化氏族文化佛教文化等各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体系,这里面很多文化与宋韵文化有交集有共振。如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斜桥皮影戏,中医世家郭氏女科、陈木善女科,吴蹇拜经楼、蒋光煦别下斋藏书文化等,都与宋韵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是充分发挥南宋海宁“皇城根下”地利优势,挖掘丰富的宋韵文化遗存。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北宋时治所杭州的两浙路已成为全国经济和人口最发达的一路。而至南宋时,杭州(时称临安府)作为行都成为宋韵文化的高峰,海宁(时称盐官县)属之。宋朝皇族赵姓在海宁繁衍生息,南宋孝宗皇帝的未成年次女嘉国公主葬于史山寺,盐官孔庙学宫治学兴盛,东山宋墓陪葬了精致的宋瓷温碗注子,博物馆里藏有南宋绍兴年间的石质佛塔,菩提山上的宋灵泉井留下了“泉甘识地灵”的美丽传说,宋朝武将戴松龙随赵构南下在长安传承滚灯制造技艺和表演技巧......宋韵文化,盛于杭州,又不局限于杭州,她的思想、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在环杭州、在整个浙江都留下了深厚的影响。
三是以人为本挖掘研究宋名人文化,准确把握宋韵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南宋大儒——海宁唯一状元张九成,力主对金作战,宋理宗时追赠太师衔,封为崇国公,谥文忠,后世学者认为张九成是“心学”创始人,并影响了陆九渊、王阳明。南宋施德操,字彦执,被张九成称为“四海惟三友”,编有《北窗炙輠录》,记载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有“南朱北李”之称的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海宁路仲人,与李清照齐名,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将宋韵文化与各地名人文化嫁接,是浙江打造精神力量高地,形成展示“重要窗口”独特韵味、文化浙江鲜明标识的探索方向。
(海宁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