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俄罗斯小说发展史》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批准号:18AWW005
所在学科:外国文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吴笛 (浙江大学)
进行时间:2018.07-2020.03
最终成果:专著《俄罗斯小说发展史》
代表性论文:
1.《论卡拉姆津小说中的感伤主义伦理思想》,《文学跨学科研究》2020年第1期,A&HCI收录,1/1。
2.《论布尔加科夫“魔幻三部曲”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CSSCI收录,1/1。
3.《论拉吉舍夫作品中的法律书写》,《俄罗斯文艺》2019年第4期,CSSCI收录,1/1。
4.《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成与传播》,《中文学术前沿》第16辑,2018年,1/1。
5.《论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人文新视野》2020年第1期,1/1。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该项目以1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小说为研究对象,对俄罗斯小说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意涵、叙事策略、话语特色和建构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俄罗斯小说这一艺术文类的生成渊源,并对其叙述策略、历史进程、文化转向,以及对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意识的深刻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本项目根据俄罗斯小说艺术的发展历程,共分五个部分,共二十四章,约72万字。在第一部分“俄罗斯小说的源头与雏形”中,主要发掘10世纪至17世界被学界相对忽略的俄罗斯小说的源头,尤其注意挖掘包括宗教文化和民间口头传说在内的小说艺术的源头。在第二部分“俄罗斯小说的成型”中,主要探究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小说成型过程。这一时期主要的格局是启蒙主义小说、感伤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三种倾向的小说创作平行发展,有时相互交织。在第三部分“俄罗斯小说艺术的辉煌”中,主要论述自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小说的繁荣。着重论述普希金为俄罗斯小说创作所树立的典范意义,并分别探究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小说大师为俄罗斯小说艺术的繁荣作出的艺术贡献。在第四部分“俄罗斯小说艺术的现代转型”中,探究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俄罗斯小说在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领域所进行的拓展。在第五部分“俄罗斯小说的当代探索与文化转向”中,主要关注50年代中期至21世纪的俄罗斯小说在题材、主题样式等方面的新型特质。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于身份认同、原先所坚持的文学主张、所想象的“历史使命”,都遭遇全面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潮波及俄罗斯文坛,许多小说家的作品从传统的审美转向了文化认知。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成果是第一部全面研究俄罗斯小说艺术的俄罗斯小说史研究著作,是俄罗斯小说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已有成果对18世纪之前的小说创作基本忽略或一笔带过的倾向,本课题以较多的篇幅探究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小说艺术的文本源头、生成渊源、发展轨迹,这对于俄罗斯文学研究而言以及体裁文学史研究而言,具有学科基础建设方面的学术价值。该成果体现中国学者学术立场,对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以及中外文化交流,都具有借鉴意义。
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表多篇前期成果和阶段性成果。主持者在研究期间参加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在2019年10月召开的“第九届文学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俄罗斯小说家布尔加科夫为例,向全体与会700多位学者作了题为“论文学作品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的大会主旨发言,受到国际学界很多学者的广泛好评。
【项目负责人简介】
吴笛,文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国际A&HCI期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副主编。主持“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等多种国家级项目,已经出版《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哈代新论》等10多部学术专著、《苔丝》《雪莱抒情诗全集》等30多部文学译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外国名诗鉴赏辞典》《普希金全集》等60多部外国文学类编著。多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和浙江省优秀成果奖,其中,专著《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