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达兴:脚踏实地 研史编书
发布时间: 2019- 10- 29|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何达兴,1943.01出生,台州临海人,1995年起,临海市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曾任临海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临海市海洋文化研究会会长。主编出版各类书籍14本、合计546.2万字,其中7本获临海市文化精品工程奖,1本获中国海洋文化浪花奖,《辛亥志士百年颂——辛亥革命临海纪事》《台州府城史迹寻踪》列为省社科联社科普及成果。从事茶文化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农业考古》上发表文章4篇。

我生在括苍山麓,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放过牛,砍过柴,种过田。长大以后,当过兵、任过教师。19788月,进入临海市机关任职。1997年,受张家渡镇领导委托,要我编写一本介绍“张家渡”历史文化的书籍。为搜集资料,我结识了一些社科界的老前辈和同行们,是他们给了我有关史料,给了我编书的方法。从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主编出版了《历史文化名镇——张家渡》《历史文化古镇·无核蜜橘之乡——涌泉》等书籍。2003年,我退休了。接着,我主编(合编)出版(含内部发行)了《临海市军事志》《辛亥志士百年颂——辛亥革命临海纪事》《临海海洋研究文集》《台州府城史迹寻踪》等10部书籍。

10多年岁月,10多年笔耕,终于酿成了10多部书籍。这些书稿不是那一个人能完成的,这是社科的成果,这也是参与研究和编写者的心血结晶!

尊前辈乐淘沙

在临海社科界的老前辈中,我认识比较早的是丁伋先生和徐三见先生。这里说说丁伋(    ——2018.2.12)先生。我和徐三见先生对丁伋先生的学识认识是一致的:“在台州,要论文史的功底,要论在台州地方史方面的学识,恐怕没有人可与丁伋先生相比的了。特别是他在台州地方文献方面所做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更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堆沙集》代序)

我在编写《历史文化名镇——张家渡》(简称《张家渡》)一书时,缺少两方面资料:一是黄沙人张汝锴何许人也?二是抗倭名将王士琦的功劳如何?我带着两问题,恳请丁伋先生赐教。当我向他提起历史人物时,他竟对张汝锴、陶凯、曹勋、王士琦等人物,如数家珍。接着,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和炎热的天气,发掘和整理出《张家渡沿革》《张汝锴其人其诗》《太平乡的由来》《黄泥墩与石塘》《曹勋与曹太尉墓》《王士琦抗倭援朝功绩考述》等。这些文章确实为《张家渡》一书增光添彩。

丁伋先生在《张家渡沿革》一文中指出:“张家渡作为永安溪临海境内南岸的中心点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它的名称起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当时黄沙人张汝锴丁忧后来此隐居,因为溪水阻隔,乃出资购置渡船,便利行人,人们追本推源,就指称这里是张家渡。”这段话突现了丁伋对张家渡的贡献,他将张家渡的来源,张汝锴何许人,讲得清清楚楚。

再说王庄山的王士琦墓。明代以来,直至“文革”,仍安然无恙,这些十分难得的。但是,张家渡人对王士琦的功绩知道的甚少。有的还称这里是“皇坟”。到底是谁家的坟?丁伋先生化了大量时间,对王士琦的生平史迹作了全面考证,并写下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国援朝抗倭之战取得最后胜利,此战保证了朝鲜继续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达300年之久,同时也长期遏制了日本大小封建领主对邻国进行掠夺、破坏的军事冒险野心。战争的胜利同临海先贤王士琦很有关系。”

从此,张家渡人都知道王士琦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军人物。中科院研究员、科学史家、爱因斯坦研究专家许良英(19202013),阅读了家乡寄来的《历史文化名镇——张家渡》一书后,非常高兴,他在信中说:“我要感谢丁伋等同志所花的心血……”

丁伋先生常喻自己的文章是沙子,其实他的文章不是沙子,而是宝贵的金子。

携同行克难题

我退休以后,曾一度被推选担任市名城研究会会长兼临海市海洋研究会长。身感研究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既要参与研究市区重大项目的建设与整修方案,又要研究有关史料的整理和编写出版工作 。我们研究会在集体领导下,根据会员特长,因人制宜,既分工又协作,努力编好每一本书。

“辛亥革命时期的临海,是华东区的缩影和代表,在江浙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文庆、屈映光等大批临海革命志士,大略雄才,慷慨有为,其功绩之大,历史可鉴,其影响之深,铭刻人心。”(《辛亥志士百年颂——辛亥革命临海纪事》)。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百年一遇,实为难得。为此,我们研究会作了专题研究,决定以纪事的形式,分为“辛亥人物”“辛亥遗事”“文献辑录”“辛亥诗词、楹联和歌曲选”等四章。其书名为《辛亥志士百年颂——辛亥革命临海纪事》(简称《临海纪事》)。

《临海纪事》的编写工作,当时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征集一批辛亥史料。苏小锐、徐三见、陈开北等悉心寻找搜集。部分资料填补了对辛亥革命研究的诸多史料的空白。二是确认了一批辛亥志士。书中共收集94人(内新发现37人)。其中东塍镇岭根村人数最多,有13人。三是发现了一批辛亥志士的遗物。本次发现的相片、手稿、书信、证书、徽章、用具、追念物等均以照片或文字形式收录书中,这成为不同寻常的见证。四是澄清了一批辛亥史实。我们根据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原则,更正和澄清了以往对王文庆、屈映光、杨哲商等人物的生平经历中,一些尚不清楚的事实或有出入的记述。

《临海市军事志》,是一部填补临海市军事史空白的书籍。回顾往事,感触颇深。有五件事令人难以忘怀。一、寻求史料。长期以来,军事资料处于秘境之中,为了编写军事志需要,我们化费4个多月时间,从全市有关档案馆中查阅了上千宗卷,制作了千余张卡片,同时,还走访了许多老同志和文史专家。二、凸现地方特色。志书,要有自己本地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生命、有质量。临海主要有三:1、军事历史悠久;2、地理位置重要;3、军事人才辈出。我们根据这些点编书。三、诚邀行家赐稿。请各方专家,反映临海的军情、地情。四、严把“会审”关。首先是我们三人编写组,每个章节,都要进行一人写稿,三人“会审”。其次编纂委员会把关。五、坚持编写原则。如以史为据,秉笔直书、不越境而书等。

编写《浙江省中心镇——东塍》时,出现过一点波澜。东塍,在浙江亦有点影响。民国时期,上海市长陈良,浙江省长王文庆,山东省长屈映光,空军司令、台湾省长周至柔,均出生于东塍。还有民国将军18人。当时,曾有人提议,我们是共产党领导,著书立说时就应考虑共产党人。言下之意,国民党人物可有可无。我则认为,编史修志,有一条重要原则:要真实反映历史。于是,我建议将编写组内的李尔昌先生,安排为副主编。李尔昌先生,其父是临海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李谨侯先生;兄李尔康先生,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接着,李尔昌先生负责整理李谨侯先生留下的民国期间的有关史料,同时,收集台湾方面与东塍有关的报刊书籍和家史资料。从而使《东塍》一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史料价值。

入山海广取材

临海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嘉靖年间编的《临海县志》,就有“上云峰茶,异味他处”的记载。这说明当时的临海人民对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已有一定的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直至20世纪90年代,在临海史志的书中,仍未发现有关茶馆史料。后来,我在紫阳街散步时,终于发现了“一洞天”百年古茶馆,从此,为临海茶文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自从发现“一洞天”古茶馆后,我渐渐爱上了茶,不但爱喝茶,爱读茶文章,而且还喜欢爬茶山,写一些茶文章。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有位朋友告诉我:你写茶文章,《农业考古》杂志,就有“中国茶文化”专号,内容极为丰富,你可以试一试呀!从此,我与《农业考古》结缘。

后来,我找到了一本《农业考古》杂志。经了解,该刊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双月刊。现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凡封面注明《中国茶文化》专号的,其文内都是茶文章。特约经销处,除中国大陆外,还有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波、马来西亚等国的有关茶馆、茶坊、茶行等。

1996年起,我分别在1996年、2003年、2012年、2014年的《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上,发表了4篇茶文章。

第一篇,题为“兰田藤茶”。

有一次,市林特局的一位老同志谈起了兰田茶,这种茶叶片狭长似柳叶,枝条柔软似藤。久而久之,茶农称此为藤茶。我听了老同志的介绍后感到很奇怪,最好能到实地看一看。翌年春天,我随这位老同志一起,登上了620多米的兰田山,并观看了他们采茶、制茶的全过程。特别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村民们的房屋大多是石头砌成,不开设窗子,让烧饭、制茶形成的火烟都留在屋内,其目的是防潮湿。

第二篇,题为“大山茶情”

这里有一种茶,名为“水古茶”,被栽入“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此时,我以好奇之心,走进海拔500多米的涌泉大山山上。这里原是一个乡。山上有了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这种茶叶,芽叶肥壮,叶绿肥厚、耐寒,香气特高持久,宜于密植高产,适应500米—800米高山栽植的良种茶。当地妇女喜欢喝茶,但舍不得喝,认为茶叶有能量,让男人吃了可以更好地干活。

第三篇,题为“探秘宿仙‘仙乐春’”。

宿仙,位于海拨500米以上的宿仙村。相传曾有神仙慕名来此投宿,故名宿仙。我到这座山上逗留了一天。感到这里最大的特点是水好。由于水好,这里栽种的稻米、番薯、竹笋,独树一帜,含有纯真的甜味,口感特好。这里的茶叶,远在宋代咸淳四年(1268),就有“茶园坤”记载,至今已有740多年。这里生产的“仙乐春”茶叶,参加全国茶叶无记名评比时获第五名。这里的村民健康长寿,一位98岁老妇女,还能穿针引线。

第四篇,题为“探究临海安基山有机茶”。

安基山,地处临海、仙居、天台三市(县)的接壤处。海拔880米。这里的茶叶,不施化肥,不施农药,全部用有机肥料。20088月,安基山的茶叶“乌岩春”,就进入中国农科院认证的有机茶产品行列。目前,安基山“乌岩春”有机茶的名声已越传越远,其销路已走出台州、浙江,进入上海、济南、北京、新疆……

茶,让我走进大山,也让我的茶文章走出国门……

临海,顾名思议,应该与海相邻。其实,临海的海域有1819平方公里,海岸长达227公里,岛礁达128个。

从海洋的地位看。三国(220265)时,孙权曾派遣卫温、诸葛直从章安出航,远规夷洲,台湾从此为中国领土。宋文天祥,誉临海为“海山仙子国”。

从官府造船业看,三国时,中国造船中心有三个(番禺、临海和侯官),临海是其中之一。唐时,临海是国内著名的14个造船场之一。宋时,临海是国内十大造船地之一。

从海洋运输看。从唐中期开始,直至明代中期,临海港就是台州航运中心。从临海出发的大船,可直达日本,朝鲜等地。

综上,临海的海洋文化是丰厚的。为此,市名城研究会决定编辑出版《临海海洋文化研究文集》。这部书稿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临海海洋的历史沿革古迹、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海外交通和文化交流、名人轶事、历史地貌,及民俗文化等。

请百姓补遗缺

二十多年前,一位知名专家来临海考察台州府城。考察中,他惊喜地发现:千年府城,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多像一盆郁郁葱葱的山水盆景城,真是国内少见啊!

台州府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台州府衙和临海县衙,又是古代台州和临海的政治中心的印记。因此,追思怀古,寻踪民国(含)以前台州府城史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为此,市名城研究会决定编一部《台州府城史迹寻踪》(简称《寻踪》)的书籍。

这部《寻踪》书籍,突出史迹,注重寻踪。该书分为19章:即“城墙衙署”“书院学堂”“名人故居”“寺观祠庙”“园林别业”“慈善救济”“街巷坊市”“古塔牌坊”“摩崖碑刻”“河湖桥渡”“码头车站”“医局药店”“作坊工厂”“商贸行馆”“饮食糕点”“刻字照相”“银行钱庄”“邮政当铺”“知名建筑”。

19章的题目,是研究者的科题,也是撰写者的框架。我们实行分题撰稿,责任到人。四年来,我和徐三见、刘浩等34位会员、摄影爱好者,为全面留住台州府城的记忆而寻觅。

为保证书籍的出版质量,我们对稿件采取过三关:一是领导关。请有关领导全面审查稿件质量;二是专家关,请有关专家,审查稿件的史实;三是老年代表(86岁左右)关,主要核对书稿中内容是否正确,是否需要增减?

根据平时观察,我们选择了郭金朝、李友庆、章桂馨三位老人。解放初时,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对台州府城内的街、路、桥,以及各行各业,了如指掌。同时,他们有一定文化程度,平时又乐于助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这三位老人,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后,就仔细地翻阅了《台州府城史迹寻踪》的书稿,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如第十七章“银行钱庄”,对钱庄一节,开始时经过多处查找无着落。后来,章桂馨告诉我们,“大道钱庄”和“大通钱庄”都是她的父亲章金衡经办的。这样,钱庄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李友庆老人对《近代教育机构》《医局药店》《作坊工厂》《商贸行馆》《五金油漆》《旅社茶馆》等章(节),都提供了一定史料,现已编入书中。

实践证明,让市民代表担当《台州府城史就业寻踪》一书的校对者,是完全必要的。他们也乐于查漏补缺。

一篇文章,一部书稿,能说明什么?道理只有一个:实践,永远是社科工作者的基石。

 

附:何达兴主编的书籍目录

何达兴主编的书籍目录

  

作者

著纂撰编译

刊印时间

出版社

备注

里籍

姓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名人卷》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19972

哈尔滨地图出版

与陈希镯合编

《中国兔王金鹤松》

括苍镇

何达兴

19985

香港新闻出版社

报告文学

《历史文化名镇——张家渡》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199911

海洋出版社

《历史文化古镇·无核蜜橘之乡——涌泉》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0210

海洋出版社

《临海市交通志(19862003)》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077

(内部发行)

《立本小学校志》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088

(内部发行)

《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临海·涌泉》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092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临海市军事志》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09

浙江内图准字(2009)第173

《浙江省中心镇——东塍》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012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临海旧城村志》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12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与彭连生合编

《辛亥志士百年颂——辛亥革命临海纪事》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21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临海海洋文化研究文集》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23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与徐三见合编

《台州府城史迹寻踪》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41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与徐三见合编

《历史古镇大田》

括苍镇

何达兴

主编

201512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与李尔昌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