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执行《义乌市社科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省社科联“五个一”的联系基层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社科智库作用,9月29日上午,义乌市社科联在专职副主席何晓东、挂职副主席周松强的带领下,组织社科骨干,来到城西街道举办“桥头遗址保护暨义乌西大门建设座谈会”,来自义乌市相关部门、城西街道和社会各界的社科精英们,围绕桥头遗址保护及义乌西大门建设展开热烈探讨,为义乌文化旅游开发建言献策。
城西是现代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学家、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的故乡,是《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首译地,也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起点。今年,陈望道故居又被省社科联命名为浙江省社科普及基地。桥头遗址坐落于城西街道桥头村村西,这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环壕聚落。2012年11月,义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遗址之上偶然发现了一些红衣夹炭的陶片。同年12月中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证实了这是一处“上山文化”遗址,拨开了9000年的历史尘埃。今年考古人员又在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墓葬及人骨,这是浙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在相关内容方面的首次突破性进展,考古学界称之为“浙江第一人”“浙江第一墓葬”。
座谈会上,城西街道领导介绍了近几年来城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规划做了说明,同时提出了“桥头遗址保护暨义乌西大门建设”的设想义乌市文旅局考古专家黄美燕介绍了桥头遗址发现发掘保护的有关情况,与会专家结合义乌历史、地理、遗址文物发现、鉴定结果,参照我国遗址保护开发的一些成功案例,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下一步桥头遗址保护暨义乌西大门建设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与会专家认为遗址的保护要坚持“保护为先、有序发掘、科学开发”的原则,积极准备国家级文保单位和世界遗产申请工作,打造义乌文化新名片。大力组织开展专课研究,着手桥头遗址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义乌文化产业。重视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对桥头遗址考古发现和史前文明等内容的宣传。
(义乌市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