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上午,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十期公共政策沙龙在金溪山庄二楼一号会议厅举行。此次沙龙主题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研讨会暨公共政策沙龙。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盛世豪,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谢利根,浙江省省委党校副校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何显明教授,浙江大学社科学部主任余逊达教授,原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鲍健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浙江省省委党校科研处调研员金国娟,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郎友兴教授,浙江卫视主任记者夏学民,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部主任刘刚,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部主任助理刘乐平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主持沙龙。
沙龙围绕阐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内涵,研究探讨其作用意义,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化推进开展了讨论。
盛世豪书记首先指出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再到现阶段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政府自身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何显明副校长认为应该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再考虑机构设置合理性问题,最后考虑技术流程。
余逊达主任认为需要对一次性能解决的行政审批问题进行归类,对行政流程问题进行梳理,在告知环节让老百姓看懂、可及,可以咨询。
秦诗立研究员认为需要有问责机制,需要把登记制度统一起来,需要更加重视社会组织和新兴技术的作用。
郎友兴教授认为机构边界可能要重新确定,要形成问责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鲍健强教授强调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最多跑一次”提供可能,各部门审批事务的集成是“最多跑一次”的关键,信息数据共享是“最多跑一次”的突破点,并且要充分认识“最多跑一次”实际上是政府自身的改革。
金国娟调研员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重新厘清各部门定位和职能,需要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和措施,打破信息孤岛,及时全面进行评估考核。
卓勇良研究员建议改革可以实施手机窗口全程负责制,全程网络化无纸操作,全细节配套衔接,不需要跑部门审批。
徐剑锋所长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种倒逼机制,它倒逼了机构改革,倒逼了空间重组。
夏学民认为改革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客户导向的转型升级。
金雪军院长也明确了“最多跑一次”对于政府改革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为我们形成了打造服务型新政府的新支撑。
其他几位专家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角度讨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化提出自己见解。
最后,盛世豪书记对沙龙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最多跑一次”找到了改革的痛点和关键,找到了政府“放管服”改革综合性的抓手,找到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配套改革。